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幹湧現淘汰潮 40、50歲就淪為台流

大陸產業轉型、本地人才崛起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8-07-31

瀏覽數 150,550+

台幹湧現淘汰潮 40、50歲就淪為台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8月號雜誌 我該不該去大陸?

如果你認為台流多半是已到大陸20、30年的高齡人口,那可能就錯了。其實40、50歲,在大陸生活不如意、到處找工作,從一線城市,退到二、三城市謀取生活的台灣人已愈來愈多。

「當我看到他們履歷時,我簡直毛骨悚然,好怕這是我未來的樣子!」今年36歲,過去是台灣上市科技大廠人資主管的崔小姐,曾在某台企上海總部任職四年,在台灣104開了上海總部的職缺。

不久後,各種履歷從四面八方湧進,其中不少已赴大陸工作十來年,擔任過高階經理的資深台幹,最後卻在職場上不上不下。

淘汰,正是台流年輕化的主因。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解釋,大陸人才學習力強,很多技術都已本地化,導致不少台幹失業。「管理大陸人不像台灣人簡單,他們為了學習,會不斷挑戰你,」台資企業尚富工業總經理呂學緯坦言,大陸員工會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只要被考倒了,就會不服你,會管不動。」

他的工廠已都是陸幹。為何不聘台幹?他沒有多加思索地說:「老的台幹管不動,年輕的台幹歷練不足,沒辦法應付大陸員工的挑戰」。

曾有一份調查詢問具有大陸經驗的台幹,自評身在大陸工作的競爭力,竟只有9%自認仍有優勢,高達73%悲觀指出,現在已不如以往。

雪上加霜的是,大陸經營環境惡化,台商撤資風聲鶴唳,更讓台幹失去舞台。一名台商坦言,上海、崑山已山雨欲來,但東莞、深圳早已出現逃命潮,撤資金額一年估算動輒500億。「光我們公司,最高峰時聘了200多位台幹,至今只剩50多人,」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幹指稱。

就算要回台也不容易。晉麗明指出,台幹大多有一定年紀,台灣就業市場擁擠,回台怎可能有位置?不久前,他才幫一位想回台工作的台幹找工作,過去曾在台灣做了六年食品通路開發,之後又到大陸當六年台幹,看似經驗豐富,然而把履歷拿回台灣,卻沒人用他!「兩岸遊戲規則差太多,他大陸累積的經驗,在台灣無法加分,」晉麗明語重心長。

>>馬上看【32週年慶專題:我該不該去大陸?】完整報導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