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令人動容的教養:一個泰國受困少年如何會說五種語言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07-11

瀏覽數 83,350+

跟泰國借鏡,台灣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小孩嗎?圖為情境照
跟泰國借鏡,台灣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小孩嗎?圖為情境照

受困泰北清萊省美塞縣睡美人洞穴的12名少年足球隊員及1名教練10日全數順利獲救後,紐約時報揭露許多感人故事,包括能與國際援救團隊以英文溝通的14歲受困少年阿杜(Adul Sam-on),以及親友得知喜訊後悲喜交織的片刻。

紐時報導,14歲的佤族少年阿杜出生在緬甸接近泰國邊界處,當地以游擊隊和毒品走私聞名。父母在他6歲時把他悄悄送到泰國,希望他能受到較好的教育,脫離家族貧困不識字的境遇。

阿杜和教練艾卡波(Ekkapol Chantawong)一樣,是受困者中3名無國籍少數族裔之一,他們無法取得任何國家的公民證,習慣於在泰緬兩國穿梭,可能今天到緬甸,明天就返回泰國踢足球。

阿杜的父母8年前把他送到泰國後,央求美塞縣一對浸信會牧師夫婦照顧阿杜。阿杜跟許多無國籍孩童一樣,積極向學,他熟悉五種語言:泰、緬、中、英及佤族語,他在校學業及運動成績俱佳,享有免學費及免午餐費的待遇。

在此次援救過程中,他很有禮貌地與最早找到受困者的英國潛水員溝通,說明受困者最需要食物,且向潛水員提問大家最想知道的訊息:他們在洞穴中待了多久。當時另一名少年用破英文喊著「吃、吃、吃」時,阿杜說,那件事他已經說了。

阿杜是家中5個手足中,唯一有幸能到泰國受教育的孩子,他的父母即使在孩子經歷如此重大的難關後,仍不忘指點他要有禮貌。這對父母在得知阿杜脫困後,除了留言給教練,感謝他的照顧,協助少年們在黑暗的洞穴中活下來,還給阿杜寫了一張字條:「你從洞穴出來後,一定要向每一位官員道謝。」

除了阿杜的故事,紐時還報導,教練艾卡波目前任職美塞縣巨蠍廟(Parathat Doi Wao),擔任管理人,該廟住持帕拉喻(Prayuth Jetiyanukarn)在得知受困者全部脫困後,先是欣喜萬分,接著開始落淚。

帕拉喻說,艾卡波是孤兒,他自覺就像是艾卡波的父親;當艾卡波在洞內心心念念要把12個少年活著帶出去時,他自覺心上壓著的是13個人。他還說:「他們受困18天,但我覺得像是好多年。」

紐時指出,此次洞穴救援行動給了泰國軍方一個洗刷形象的機會,海豹部隊潛水人員成了整個救援工作的標誌。經常呼籲泰國軍政府重建民主的學生領袖朗西曼(Rangsiman Rome)說:「軍方在這次任務中立了功。」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本文轉載自2018.7.1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