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網友在準備升學大學時,因為在補習班聽到很多同學將來想考中國大陸研究所,逐漸被耳濡目染,加上老師勸說、以及想到工科念了四年後很有可能將來還是要到對岸求職,不如提前體驗中國生活,於是就交了報名表,通過面試之後到北京念書。到北京念書之後,對在中國求學、實習、升學的各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別在PTT上發文「中國求學三年心得」跟大家分享親身經驗。
一開始,網友覺得上課感覺和高中時差不多,大家都是滑手機翹課睡覺樣樣來,沒什麼人在聽講,也看不到台灣流傳的人人舉手搶發言的畫面。教授的素質則是參差不齊,雖然是全英文授課,但老師的英語口音讓人不敢恭維 ,還有很多專業知識方面老師好像不是很懂,都只能去問助教或學長姐。
由於聽說中國學生都很聰明又努力,自己前幾個月都兢兢業業,慢慢了解以後才知道台灣都太過渲染了。他特別以自己的室友為例,對方每晚11點一定要睡覺,作業沒寫完也照睡,隔天早上起床再抄自己的,大大顛覆了他原本的想像。
中國各省間的教育水平差異則讓他最感震驚,他說中國採各省分開招生,各省前幾名的教育水平差很多 。本來以為自己到北京課業會被電的很慘,但其實還好。但自己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會超過江蘇湖北湖南的狀元,稍微努力一點大概可以跟北京上海並肩。
圖/因為中國稅法的緣故,聘請台灣員工要另外報稅,所以很多HR不願意錄用台灣人,不論能力多好直接就把你的履歷抽掉。
除了在學經驗,實習方面網友也從其他台灣學生身上聽到不少心得。很多人批評台灣22K,但中國沒有基本工資所以更慘,北京消費水準超高,實習一天的公定價只有100塊人民幣(約台幣470元),如果不依賴父母根本沒辦法生活。因為教育制度不同也無法兼家教,若去一般店裡打工一小時只有15-20人民幣(約台幣70-95元),待遇完全不如台灣流傳的那麼好。
求職不易 一般陸企不願意錄用台灣人
如果覺得待遇低的狀況畢業後就會好轉,大概也是太樂觀了。因為中國稅法的緣故,聘請台灣員工要另外報稅,所以很多HR不願意錄用台灣人,不論你能力多好直接就把你的履歷抽掉,反正中國不缺人才。如果不求助HR直接投履歷到公司也會遇到很多問題,聘請台灣員工繳的是外國員工的稅率,一般陸企不願意錄用台灣人,就連台企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也不願意聘用台灣人,所以求職基本上只能找外企。
領薪水的問題也很大,外企想要逃漏稅,通常不願意申報有台灣員工,只能打黑工,到月底交發票來換工資,如果湊不到發票工資就會被拖欠。以上是世界500強外企真實案例,4大會計事務所也是這樣,原PO說每到月底都有學長姊找他要發票,實在覺得很扯。
圖/網友表示,申請歐美學校GPA非常重要,在北京要非常努力GPA才可能到3,跟在台大GPA3以上的比率無法相提並論。
至於升學方面,在中國讀書的台灣人無論成績多少是不能保研的,網友非常傷心的表示枉費自己努力拼到系排前百分之10都是徙勞無功。申請出國則有GPA的問題,在中國讀書競爭非常激烈,在北京要非常非常努力GP A才可能有3,跟在台大GPA3以上的比率無法相提並論。申請歐美學校GPA又卡的很嚴重 ,所以「如果目標是去歐美讀研究所的人請絕對不要來中國求學」,大概有1/3的學長姐最後選擇回台大讀研究所。
網友表示,希望這篇文章能敲醒一些擁有過度熱情中國夢的學生,把機會留給有非到中國求學不可理由的人。
網友大推:超有現實感
看了這篇網友留的千字心得,很多人大推「很有現實感」、覺得有親身經歷的發文才有說服力「不像很多長輩一股腦兒什麼依據都沒有整天吹捧」。「高中生若要去中國讀書要想清楚」,不要「根本沒搞清楚狀況就跑過去」;還有人留下感謝「十分感謝你的分享 讓我做出決定了」。
針對文章前半段網友表示大陸求學的狀況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認真,後半段卻說競爭非常激烈,有人表示「沒看懂」,也有人幫忙說明「因為中國人多,就算只有0.1%的人想考研究所,也是有百萬人那麼多」。
原PO後來直接再把心得譯成更精簡的版本「這篇的重點不是好不好混,而是中國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差距,在台灣排名靠前的人願意努力還是能勾上他們肩膀。即使付出了好幾倍的努力,將來在中國的工作和升學因為政策關係都將大打折扣,如果沒有能力幫你解決這些問題的背景的話,不要輕易嘗試中國夢」,但他強調不後悔之前的決定,「吃這三年的苦其實成長了很多,從以前天之驕子看見天外有天」。
本文轉載自2018.5.2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