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這群受訪的青少年對與自己有關的問題,如升學與就業;或與當前社會現實相關的問題,如犯罪與交通,都表示莫大的關心。
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十五至二十歲年齡群,最關心升學問題;廿一至廿五歲年齡群,最關心就業問題;而專科學生則最關心犯罪問題。
至於青少年希望擁有的,這項調查顯示:從高中、專科到大學,全部都有相同的答案,依一至四的順序是自我理想實現、家庭和諧、財富、高學位。第五、六分別是名望與權力。
這個結果非常有趣。一般說來,財富與權力兩者很接近,但為什麼青少年較重財富,而不重權力?
同樣的,高學位與名望兩者也很相似,但為什麼青少年重高學位,而輕名望?
有代溝又期皇家庭和措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青少年對能具體掌握的東西,如金錢與學位,比較關心。他們希望擁有的是經由個人努力,而馬上可以獲得的結果,而不是他們目前年齡比較不容易獲得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這群受訪者把「家庭和諧」放在第二位?這群未婚的青少年所期望的「家庭和諧」代表什麼意義?反映了當前什麼現象與問題?
假若這個問題與代溝的問題來比較,是否反映出我們的青少年所說的「家庭和諧」是指與父母間的關係?
根據這項調查,與父母「有些」代溝的佔三五%,「稍微有」代溝的佔四八%。兩者加起來佔了八七%,從數字上無法瞭解這種代溝的情形。但青少年通常對代溝的問題,是比較敏感的。這群受訪者的青少年,都在就學階段。父母對他們來講,還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對父母期望高,但若溝通不良,衝突也就升高。
所以青少年所期望的「家庭和諧」,也許指的是兩代之間的溝通問題。
再與最希望擁有的「自我理想的實現」相比,除了財富與學位是比較具體的代表外,青少年階段,「尋求認同」也是一種理想的實現。
對青少年而言,自我理想的實現與認同有很重要的關聯。他們這些理想與認同可能和父母的理想與認同,有某種距離,所以青少年在感受到「代溝」之後,才會期望「家庭和諧」。
實現自我理想可視為青少年希望獨立的象徵。基本上這種理想與家庭和諧有某種程度的衝突。所以從這幾個結果來分析,這些青少年是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下。
至於服用禁藥、婚前性行為、賭博與自殺的問題:
--吸食禁藥,只佔三%。在西方國家,吸毒是當前青少年的第一大問題。我國的比例相當低,這反映文化的特性。譬如某些國家不認為服用禁藥是很嚴重的事,同時各國取得禁藥的難易度也有別。台灣管制嚴,不易取得,無形中也減輕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酒癮問題,雖然沒有這項調查,但基本上這也反映東西文化的差異。在西方,酒癮成為一種社會問題,但國人的喝酒,是屬於「應酬式」與「慶典式」,純粹為喝酒而喝酒的現象很少見。
--婚前性行為,調查出來佔一九%,這比例可能偏低,應該乘上二,佔三八%比較接近事實。
自殺反映那些問題
--(企圖)自殺,佔五一%,這比例可能偏高些。我國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通常包括(1)青春後期情緒仍不太穩定、(2)升學、(3)與父母的關係。
另外,在國內也有一種稱之為「大專校園憂鬱症」 (College blue),指的是一些離鄉背景的大專青年,他們面對求學方式的轉變,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年齡較長,需要面臨更多的人際關係,如師生、兩性關係的調整等等,假如沒有處理得當,容易陷入頹喪的狀況,而想自殺。所以學校應加強輔導制度的功能,防範未然。
(黃榮村為台大心理系教授)
編輯部他們的心聲
她,留著一頭清湯掛麵的短髮,白淨的臉上掛了一副細邊眼鏡;白襯衫上「中山女高」四個字為她三年的學生
生涯倣了註解。
大學聯考終於過了,更是鬆了一大口氣。
回想高三的生活,每天就是學校、補習班、回家三部曲。生活中除了唸書,還是唸書。你問我平時做什麼消遣,我實在答不出來。我床頭有幾本白先勇、黃春明的小說,但偶爾翻翻,心裏都有罪惡感。
我唸的是白然組,班上每位同學都補習,每天一下課就上補習班,連週末也不例外。我們不是對其他活動沒有興趣,也不是對國家社會缺乏關懷,只是我們連唸書的時間都不夠用了,那裏還有心情談其他的事。
緊張苦悶的生活,直接的反應是同學們身上出現一大堆小毛病,像頭痛、感冒等。班上天天有人請假,老師也天天緊張地打電話到家裏問。我們還有一位同學辦了休學,專心在家啃書。記得我們那時最流行的口頭禪是「上了大學就好了」。
我們班上三年來沒有和男生「聯誼」過,絕大多數同學都和我一樣,從來沒有交過男朋友。我們也憧憬戀愛生活,但是想一切還是等上了大學再說。對於男女關係,或許是受了小說和電影的影響,我們的想法都比較開放,比如說婚前性關係,大部份同學都是抱著「不置可否」的態度。
我很少去想將來要做什麼,或過怎麼樣的生活。
過去三年我們似乎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上大學;就連我現在一心一意想的,還是希望能夠「考上一所好學校」。
(趙文慧整理)
他,頂著龐克頭,左耳戴了副耳環,經常呼朋引伴在鬧區晃盪;「國四生」是他們這一群人的代號。
其實,我也不是真的無聊得無事可做,只是覺得很煩、很悶,特別是最近,高中聯考、五專聯考、高聯考‥‥,實在讓人覺得很煩。
每天除了早上勉強K點書外,其他時間我還是和往常一般,跟朋友「泡咖啡廳」或「喝酒打屁」。有時候,我們也常在西門町壓馬路,或上地下舞廳跳個痛快。
爸爸媽媽雖然常叫我唸書、唸書,但是一個是外科醫生,經常不在家;一們即成天坐在牌桌上,這叫關心我?
我把每個月三千塊的零用錢,拿來請朋友喝酒、聊天,一點也不心疼,因為他們瞭解我,跟他們在一起我覺得很快樂。
每次走在街上,總有人對我「另眼相看」,就因為我的龐克頭和左耳戴了兩個耳環。其實,大家根本不需要把我看得那麼怪,我只是不想跟別人一樣。這並不代表什麼,我也沒有大人想像中那麼複雜。
在我們這群人中,每個人都有女朋友,如果你追不到,會被別人取笑。我的女友也是別人所謂的「特殊學生」,最近她用髮油把頭髮全部向後梳貼,只留下前額一撮散亂的瀏海,我覺得這樣很有味道。
我覺得國家社會的大事離我太遠了,如果你真要我說關不關心這些問題,我也可以像寫作文一樣「發揮」一番。
不過,我倒是比較關心梁朝偉(港星)最近又演了什麼片子,最近有沒有什麼報導軍事武器的好雜誌;我相信我的女朋友也一定比較關心儂儂月刊裏的日本服飾及中森明菜(日本女星)的新動向。
(劉蕙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