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每年定期舉辦的民意調查,研究台灣民眾對經濟、文化、社會與政治等公共政策的滿意程度,結果去年除了尚未公布的「文化滿意度」之外,其他三項均歷年最低。
經濟方面去年民眾因受物價上漲與景氣低迷影響,普遍期待經濟成長。其次某些民生用品如大豆、大蒜與麵粉的寡頭壟斷,延遲開放進口,造成價格上漲,引起民眾對決策官員不滿。而房地產不景氣、股市低迷與金融風暴的三角習題,更使民眾對政府產生信心危機。政府刺激股市方案效果不彰便是跡象。此外,民眾在「所得分配」項目持續不滿,正反映台灣財富分配的日益兩極化。
政治方面以「政策」、「制度」與「人員」三個面向做為探測民意焦點。民眾對政治制度滿意度比上年度略升少許,但對立院審查法案效率有近七成民眾不滿,對法院公正性也有近四成不滿,對行政機關行政效率有三成七不滿。
在人事方面,民眾對公務員、立委與法官的整體滿意度跌到五年來新低,對立委表現的不滿度高達五成六,對公務員的不滿有三成二。
在政策方面,最突出的是環境保護的努力,約近六成民眾不滿。在縮短貧富差距的努力上,則有七成二民眾不滿。在增進人民福利方面,有四成四民眾不滿。而兩岸關係上,因中共軍事演習與飛彈試射,約有三成三民眾不滿。
社會方面,最突出的是全民健保實施以來,民眾對醫療服務品質有四成六表示不滿,其次有三成四的民眾對目前中學教育表示不滿,恐怕也是因國民中學問題的持續未獲解決。
有接近四成七民眾對目前的社會福利不滿意,希望在老人、殘障與青少年福利三方面優先加強。另外有四成二民眾對政府整頓治安、防治犯罪的措施不滿意,可能跟去年的衛爾康大火與計程車司機火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