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們在寫什麼樣的歷史?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2-03-15

瀏覽數 9,500+

我們在寫什麼樣的歷史?
 

本文出自 1992 / 4月號雜誌 第070期遠見雜誌

三月台北的政情,就像三月台北的天氣,陰霾不穩定。

六日一早,「總統直選,執政黨高層凝聚共識」的大標題赫然出現在各大報紙頭條。關心政治發展的人紛紛打聽「到底怎麼回事?」

「沒有任何高層人士告訴我要改變;沒有改變的理由。」參與國民黨修憲策畫的要角馬英九嚴肅地否認;他認為從委任直選轉為公民直選是「謠言」。

「公民直選?你不要開玩笑了!」監察院長黃尊秋回答記者的詢問。

一位國民黨籍新國代聽到消息,氣得說不出話來,「我滿腦子都是去年底如何向人推銷委任直選的話,」他告訴選民,選了他,就是選了總統和副總統。

負責文宣的黨工也愕然,「印好的宣傳品、排好的座談演講,全部取消,我們怎麼面對選民?」

選民的確是一頭霧水。

歷史重演?還是歷史重寫?不禁要提出幾點迷惑:

●到底執政黨要什麼?

如果遵循執政黨的政見--小幅修憲,中華民國憲法比較傾向內閣制,那麼第一階段修憲和第二階段初步結論,為什麼擴大總統和國民大會權限?

根據這樣的修憲方向,總統有權無責,可以任免四院院長,都不需面對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有責無權,要對行政負起最大責任,但隨時可以被免職,正如國策顧問陶百川形容「連歐巴桑都不如」。

跳躍式決策 

為了充實總統的民意,如今又從「委任直選」跳到「公民直選」,走上總統制的路,卻頂著五權憲法的架構。「這是四不像的怪物,」一位教授、也是高層黨務人員形容。

「執政黨到底要總統制還是內閣制,說清楚嘛!」一位媒體主管說:「最怕說一套,做一套。」

●到底什麼是民意?

去年十一月卜四曰,執政黨文宣部門發給黨候選人一紙共同聲明,主張「修憲不制憲」,十二月十五日,秘會長宋楚瑜下桃園時,還用「斯斯有兩種,直選也有兩種」來比喻,後來他又說:「執政黨主張的委任代表制是受最多人支持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和民進黨的「總統公民直選」政見交戰後,執政黨得到四分之三的選票。「委任直選」果然受較多人支持。

就在同一時期,總統府祕書長蔣彥士調查參加修憲座談的黨代表,發現有一四五位贊同「委任直選」總統,只有二十七位不贊同。

接著二月十一目,修憲策畫小組正式公佈第二階段修憲初步結論:「委任直選」總統、副總統。

言猶在耳,三月六日都出現「李登輝總統傾向尊重民意,採行公民直選。」

如果執政黨不否認選舉勝利是贏得民意、不否認國大代表是代表民意,那麼推翻這些,又是什麼民意?

民意不能製造

 

「民意不是製造出來的,民意是由下而上,不是由上而下的,」孫運璿資政不能接受執政黨借民意來改變原來的政見。

●到底執政黨的決策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由李元簇副總統親自領軍的九人諮詢小組,和施啟揚副院長帶頭的修憲策畫小組,經過八個月的研擬,近八十場黨內數千人參與的討論,二月十一日正式提出初步結論,預計提交三月四日中常會和三月十四、十五日三中全會通過的決策,就在兩天之內推翻。

對於執政黨這樣草率的決策,黨員和非黨員都十分擔心。

是八個月來,策畫人員提供了主席錯誤訊息,影響決策?

是八個月來,策畫人員揣摩上意錯誤,誤導了方向?

還是八個月來,另有一組人,比較接近民意,研擬了更正確的方向?

不論答案是那個,牽連二千萬人福祉與前途的執政黨,將這麼大的決策,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做大轉變,「決策的過程比決策的結果更令人擔憂,」一位知識分子憂心忡忡。

中華民國要走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執政黨是為全體老百姓服務還是部分老百姓服務?要台灣混亂還是安定?

執政黨大員們,對這個影響民族國家深遠的決策,要秉持中國人的良知,深思熟慮。

老百姓大概只有祈禱了,正如係資政的祈禱:「決策的人能以全體國民為重,拿出良知把國家治好,讓上帝給他們睿智,保佑他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