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萬打造出全台首家智慧自行車踏板廠,除了老闆展現智造決心,擁有歐洲訂單及銷售據點、自主性高的生產模式都是助力。
站在台萬廠辦合一總部四樓,望向窗外,可以直接看到台灣海峽上白色的浪花。這裡是台中大甲。世界前三大自行車踏板廠皆出自這個媽祖遶境的起點,所生產的自行車踏板占全球七成。
以台萬為例,33年來總生產1.2億個踏板,連接起來可繞行地球一周,是貨真價實的台灣之光。
台萬除了幫美利達、太平洋、功學社代工踏板,也協助國際高階品牌如美國Specialized踏板、美國Speedplay踏板、Kobb坐墊進行ODM生產。旗下還發展出六大自有品牌,包含併購了歐洲自行車零組件修補市場第一品牌、百年老牌UNION。
近幾年來,台萬更成為台灣第一家擁抱智慧機械的踏板廠。2015年完成台灣自行車業界第一條智動化踏板組裝線,接連兩年導入物聯網及製造執行系統。「想導好智慧機械,有決策力的人一定要參與,否則很難成功,」50多歲的台萬工業董事長白政忠以過來人的經歷強調。
戲稱自己是董事長兼「白廠長」和「白課長」的他,在邁向智慧工廠的任務上,不僅站在致高點抓方向,也緊盯生產線小細節,事必躬親。
來到已投資八億元的智慧車間,牆上的電腦作業看板,記錄了多少機台正在同步動作、操作的人員是誰、實際產出和目標相差多少、不良率為何。
最特別的是由白政忠號召11家廠商共同開發的自動化踏板射出機,有兩人高,從上方分別灌入塑膠、金屬和橡膠原料,在機器裡加工後,最後吐出的是一個完整踏板。這台射出機整合視覺辨識、機器手臂、治具、模具、控制器等軟硬體,幫機器「裝上眼睛」,並賦予「判斷的頭腦」,宛如變形金鋼。從前這項工作需分成三個工站,還要等零件冷卻才能人手搬運,再集中組裝。現在可輪三班生產,產能提升兩倍,至少減少六個工人。
腳踏板組裝線上已經看不到作業員排排站的身影。以往將滾珠裝置在踏板內部,必須由工人站在抹珠專用機前,拿起踏板放進去裝好,然後再用手翻轉過來裝另一面,最終用肉眼辨識裝好沒。
台萬先以攝影機拍下工作的動作,然後進行細部分解,再一一「教導」機器人操作,產能因此提升15%,人力節省20%。智慧化後,人力的確減少一些,但人均薪水可望增加。台萬懂得操作智慧機械的員工,薪資可從2.5萬元提升到3.5萬元。
豎立於辦公室的戰情中心,正在發揮數據整合的威力。觸控螢幕上,已經針對廠區的每一台機器進行即時監控,以手指點擊某一個機器圖示時,就會跳出機台的生產資訊,並生成機台生產效率報表、完工入庫統計表等。
一條龍生產 不受上游廠商限制
不過,台萬能積極投入智慧製造,是基於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白政忠指出,台萬在歐洲自行車踏板市占率第一,擁有自己的銷售據點、倉庫及品牌,相當於40%到50%的訂單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要做智慧製造,訂單已經胸有成竹。」
此外,台萬近五年來持續執行一條龍式的生產模式,零組件自製率高,進行智慧製造時,較不會受限上游廠商不願配合的窘境。
白政忠的終極目標是複製整套智造方案,輸出到接近市場的地方設廠,一來節省運輸成本,二則供貨更即時,更關鍵是避開各國的進口關稅。
「台灣踏板輸歐的關稅是4.7%,剛好抵消掉智慧製造省下的錢,」白政忠說,移植台灣智造的成功經驗到目標市場,方能突破關稅保護的瓶頸。
下一步,台萬規劃中的智慧工廠設廠地點,包括中國天津、捷克、印度及巴西,時間定在2019年。
曾有人問白政忠,走上智慧製造之路值不值得?頭微歪,這位自行車零件業一哥淡淡一笑回答:「人的一生,總要做出令自己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