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交集大連-記遠見雜誌兩岸經貿研討會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5-09-15

瀏覽數 16,700+

台灣交集大連-記遠見雜誌兩岸經貿研討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10月號雜誌 第112期遠見雜誌

從國父建國大綱中以「北方良港」為定位,到今日以「北方香港」為目標,位居沿海最北城市的大連,正努力將過去重工業重鎮的形象,轉化蛻變為金融商業中心的標竿。

一九八四年起,大連正式對外開放,累計至一九九二年,外資在大連投入了二十一億美金。九三年起,新任市長薄熙來(大陸名人薄一波之子)大舉招商,當年投入大連的外資就達十九億,去年更攀升至二十三億六千萬。根據大陸全國工商聯去年的調查指出,在外商對大陸城市所做的投資環境評估中,大連列名第四,僅次於起步早、根基深的上海、廣州、深圳,「大連是大陸北方最具開放色彩的城市。」市長薄熙來對這樣的成果相當得意。

但在大連的外資熱潮中,台商的腳步跨得並不大。去年台商在大連投資近七千萬美元,佔外資總額三%;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台商投資項目也只佔外資項目的九%,落於港澳、日、美之後,排名第四;截至去年底,台商在大連的總投資額為十億美金,相對於台商在大陸超過三百億美金的投資額,比重相當有限。

為什麼台商在大連投資步伐如此緩慢?彼此合作的空間又有多少?在遠見雜誌與台灣研究會大連分會合辦的「九五大連、台灣經濟合作研討會」中,聚集了兩岸多位學者與企業家,為大連與台灣的經濟交流尋覓更流暢的管道。

大連市政府經研中心副主任邢連明分析,大連的優勢地位在於:港口發達,大連港年吞吐量居大陸第四,東北地區八成以上的進出口貨物以此為口岸;外向型經濟發展快,擁有東北唯一的保稅區及省級的外資實批權;城市功能完善,聚集了四千五百家外資企業;臨海產業及重工業實力強,加上知名度高,足以在東北擔任開放龍頭及交通樞紐地位。

這些優勢條件如何與台灣產生互動?根據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張文翰及楊炳君的研究,可就下列五個層面來觀察:就自然資源而言,台灣礦產資源貧乏,雖然已探明有兩百多種礦藏,但多數儲量不足,而大連有四十七種礦產居大陸各大經濟區之首,鐵礦儲量更佔全大陸的四分之一,足可互補;就工業而言,台灣輕工、電子及服務業發達,大連則以機械、石油等重工業見長,可互供借鏡;就農業而言,台灣的農業科技研究頗有成果,有助推動大連正待起步的農業發展;就投資而言,台灣資金為追求回報率而大量外移,大連則正需要外資以改造產業結構及城市發展,互取所需;就科技而言,大連市有十五萬個科技研究人員,但受限於資金條件,高科技的研究及產業化都不足,台灣則在資金信息、技術應用上都可以幫助大連。未來雙方在輕工業、建材、紡織、高技術、鄉鎮企業、金融業方面,應有相當大的合作空間。

雙方相互的課題

針對大連「向全世界開放」的目標,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長汪銘生以高雄為例,指出在政府長期重北輕南的失衡情形下,高雄的人口與產業資源都極度不足,但北部的過度集中反而給予高雄都會區發展的絕佳機會,高雄藉著界定地區行銷之目標市場(定居人口、產業、企業總部、觀光會議人士)及提昇地區行銷因素的服務品質,以基金會為主導體,推動地區行銷,逐步朝亞太營運中心努力。他認為大連應該善用自身潛力,包括過去莫定的工業根基及現在開明的領導班底,與其他地區做區隔,整合共識及資源,爭取有助於地方發展的目標市場。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現今的大連雖有許多吸引外資的條件,卻仍存在一些投資障礙,大連市委政策研究室副教授畢建海認為,大連的對外開放度仍不夠高,尚未建立能夠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經濟體制及運行機制,國有中大型企業也缺乏活力;另外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居主導地位的重工業設備陳舊,高科技基礎又嫌薄弱;此外硬體設備仍不敷發展所需,基礎設施、污染治理、管理服務都有待提昇。

台灣邁向開放的路程,也成為大連亟欲學習的經驗。

就像過去的台灣,今天的大連擁有廉價而充足的勞動力,全市有一百多家科研機構、四十六所大學,失業率約為三%,勞動力充沛,但大陸採行「低工資、高補貼」的社會主義福利政策,補貼項目多、帶薪假期也多,今年五月一日起又施行週休二日、每週工作四十小時制度。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誠認為,中國大陸現行生產力比亞洲四小龍都低,卻有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的高標準勞動法令,值得檢討。

李誠觀察台灣歷經的限制工會發展、及積極勞工立法兩種極端時期指出,台灣在面對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之際,應以維護員工職業安全及衛生、爭取員工在職訓練機會、爭取員工參與廠商決策過程、參與政府所得分配及經濟發展政策的擬定為目標,這也是大連與全中國大陸制定勞工政策時的現成資料。

經建會顧問葉萬安則歸納台灣經濟發展策略的三大特色: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為市場經濟創造更有利條件、產業政策規畫方向符合比較利益。他認為,若能有一個有效率的政府,貫徹執行這三項特色,其經濟發展的成功就可以預期。

大連看台灣,是個值得合作卻接觸有限的對象;台灣看大連,則是個頗具潛力但尚待起步的市場。研討交流只是投石問路的第一步,而如何相互截長補短、互動發展的課題,才正要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