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是個記憶之城,初到這個多瑙河畔雙子城的人,很難不發現這一點。記憶,多半跟過去的入侵者有關。
隨便沿著一條馬路行去,你會在描金線的騎樓屋簷看到土耳其、透過梁柱與探頭的雕像看到奧地利,又從某個布達佩斯上班族微微上吊的眼角和高挺的鼻子,感受到傳說中的蒙古與歐洲的混合體。
不過,從一九九一年三月匈牙利舉行四十年來首次民主選舉之後,布達佩斯就努力地從事一件消滅記憶的工作--五百多條馬路和廣場,全數易名,因為它們原來的名字,與一九四五到一九八九之間的政權記憶有關。
於是,列寧與恩格斯改名提瑞茲(Terez)與愛塞貝(Erzsebet);十一月七日廣場變成了奧格東廣場(Okto-gon)。當然,國會圓頂上的大紅星也消失了,兒童樂園則取代了無產階級革命偉人的雕像。
速食、超市大舉入侵
也許是因為如此大規模的去舊,今天的布達佩斯有種新的解放氣氛。
紀念匈牙利居民定居一千年而建的英雄廣場前,咬著棒棒糖的小孩與滑板小英雄繞著交班的衛兵喧鬧。百年歷史的「紐約」餐廳,過去是共黨政要社交的重要場所,如今,依舊著領結與燕尾服的侍者,對穿著牛仔褲、舊布鞋的來客笑臉相迎,懶洋洋的美國老爵士樂,則在巴洛克式的梁柱間響起。
本世紀初就因為處處花圃、林蔭道、露天咖啡座、街頭音樂聲而贏得「東歐巴黎」之稱的布達佩斯,據說去年換新了上萬盞路燈。
入夜後,國會大廈旁的多瑙河畔,金色的燈光倒映水中,與路旁小提琴手的樂聲一起搖盪,對岸的布達皇宮也遙映著點點的璀燦。似乎,城市浪漫的記憶也更新了。
走在過去的列寧大道上,卻有一樣比路燈更亮;二十分鐘的路程,每隔五分鐘就看見一塊熟悉的金黃色M霓虹招牌。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裡頭服務生轉前轉後地忙著遞薯條、遞可樂給成群的年輕人。
「麥當勞已經占領布達佩斯了!」匈牙利朋友笑著說,表情不怎麼認真,還順便指著另一家來自奧地利的連鎖超市Julis說:「這一家也已經入侵成功。」
匈牙利無名詩人當初寫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熱血之作,如今在這亮晃晃的速食店裡,似乎派不上用場。對於裡頭許多笑容燦爛的年輕人,布達佩斯過去入侵者的記憶或許漸淡了,未來換上的可能是對M字入侵者的記憶。
不過,他們大概不在乎。畢竟,布達佩斯是愈來愈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