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楊崇明:我是5000年來最懂水表的人

從品管員做起的總經理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7-07-28

瀏覽數 9,950+

楊崇明:我是5000年來最懂水表的人
 

本文出自 2017 / 8月號雜誌 樂在80後 酷老時代來了

儀鎮與弓銓,前者是國內1970年代傳統式機械水表龍頭,後者是現今國內唯一智慧電子水表業者,楊崇明在兩家企業都做到總經理,等於機械式和電子式,他都精通。

1964年生的楊崇明,1988年進入儀鎮,踏入水表產業至今近30年資歷。從品管人員做起,歷經生產線、財務、海內外業務拓展、產品研發等磨練。不同產品類型,大口徑的工業用表、小口徑的民生用表,他均涉獵參與。

原來,對於水資源的珍惜以及推動智慧水管理,楊崇明一直有著宏大的願景。

訪談之中,楊崇明多次提及,台灣名列全球第19名缺水國家,2025年台灣估計缺水人口達450萬,等於台南與高雄的人口數,「國家政策再不積極因應,只剩八年了,」他憂心忡忡。

對水事業的熱情,起因於多年前,楊崇明看到一段記錄著約旦首都安曼的影片。身處沙漠地帶、水資源極為珍貴的安曼居民有兩種選擇,一是將絕大多數的錢用在購買乾淨飲水,能活得健康長久,但必須忍受物質匱乏的日子;二是把錢用在過著較富裕的生活,但因為喝著不乾淨的水,壽命不長。「為了乾淨飲水,人卻必須在貧窮和死亡之間做抉擇」,觸動他深耕水產業。

台南長大的他,小時候家境清寒,父親在市政府當工友,母親會批些醬料來做小瓶分裝、醃醬菜販售,辛苦拉拔四個小孩。

楊崇明排行老三,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放學後便背著一整袋的醬菜、醬油等,騎著單車或搭公車去市場叫賣,另外也撿過資源回收、做過織毛線和編籐椅等家庭代工。國高中後,當過送貨員、雜貨店、塑膠射出工廠、沖床人員等,打工經驗至少30種以上。一路半工半讀、申請學貸,讀到逢甲企管系畢業。

各種環境砥礪讓他更珍惜機會。1988年得到第一份正職工作投入水產業後,楊崇明便抱著「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一做30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