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競爭勝出技巧─先從探聽敵情、收集資訊開始
魏安釐王元年(西元前二七六年)的一天,魏國王宮,魏王正在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魏無忌下棋。
下棋講究的就是凝神聚氣、心無旁騖。兩位王室兄弟對弈,四周一片安靜,只聽見棋子落在棋盤上發出「劈啪」的聲響。
突然,有人闖了進來,向魏王稟報北方邊境長城的烽火燒了起來:「趙寇至,且入境。」(趙國要入侵了,馬上就要進入我國邊境。)我們知道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非常混亂多變,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不宣而戰,是很多國家發動戰爭的常態,看樣子趙國要突然對自己的鄰居下手了。聽到趙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年輕的魏王像是被燙了一下,馬上跳起來,頓時失去王者對弈時應有的風度,馬上下令召集群臣開會,商量如何應對趙國侵略。
與魏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他更年輕的弟弟信陵君,眼睛始終盯著棋盤,彷彿根本沒聽見趙國入侵的消息。當信陵君聽到哥哥要召集群臣開會商量對策時,他才抬起頭對哥哥說:「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4(趙王是在打獵,不是要侵略我們。)魏王疑惑地看著弟弟。年輕的信陵君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始終保持著剛才和自己下棋時的風度。他不明白比自己還年輕的弟弟哪來的這份鎮定和自信。不過弟弟這樣的態度也讓魏王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即便趙國真的入侵,自己在弟弟面前也不應該表現出過度的恐懼和焦慮,這實在有失王者之風。
信陵君看著哥哥微笑了一下,指指棋盤,繼續落子,魏王只好坐下陪弟弟下棋。不過魏王的心思顯然已經不在眼前的棋局上了,此時心猿意馬的他,陪弟弟下棋與其說是為了娛樂,不如說是為了面子。圍棋是中國古老的益智遊戲,不到最後關頭,很難判斷輸贏。這是一盤漫長的棋局,信陵君怡然自得,魏王如坐針氈。後來,信陵君贏了,前方傳來的消息與信陵君的判斷完全一致,趙王果然是在打獵,由於這次大規模圍獵活動發生在趙魏邊境,所以看起來像是要對魏國發動戰爭。
魏國安全了,不過魏王卻更沒安全感。他把視線收回到眼前的棋局,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公子何以知之?」(你是怎麼知道的?)信陵君平靜而坦率地回答:「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我有一個食客能探聽到趙王的祕密,趙王的所作所為都會彙報到我這裡,所以我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內鬼」、「線人」、「無間道」。
信陵君在趙孝成王身邊安插了臥底,所以趙國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信陵君的眼睛。原因雖然很簡單,但細想起來卻不簡單。那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那年頭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更沒有網際網路,所有的資訊交流都要靠人對人的傳遞來完成,而趙國首都邯鄲與魏國首都大梁之間相隔千里,信陵君能對趙王打獵這樣的事都瞭若指掌,足以令人震驚。從信陵君的情報工作可以發現,身為領袖,想要保留一點個人隱私,是多麼的不容易,因為窺探「老大」隱私,本身就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工作,所以從來不乏專業人士參與。
做好向上管理!第一步就是踏入老闆的信任圈
看著眼前由無數方格構成的網狀棋盤,魏王意識到這位年輕的弟弟掌握著魏國最強大和高效率的情報網。兩千多年前雖然不是資訊時代,但那時候的資訊更加值錢和致命。令魏王不安和恐懼的是,信陵君知道的事情自己卻不知道,如果自己想要知道,就得借助信陵君的情報網,而信陵君將決定什麼自己可以知道,什麼不可以。這就是魏王如坐針氈而信陵君怡然自得的原因,這就是差距;這個差距存在於國王和臣子之間,存在於大哥和小弟之間,只不過顛倒了。
既然遠在千里之外的趙王的一舉一動都在信陵君的掌握之中,那麼對於這位天天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弟弟來說,魏王就更沒有隱私可言了。此時魏王的心情就像某官員和情婦在汽車旅館開房間之後,抬頭發現了房間角落裡安裝的監視器,突然之間覺得自己像一頭野生動物掉進了陷阱。《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從此以後,魏王畏懼信陵君的賢能,不敢重用信陵君。)
信陵君掌握了老闆不知道的情報,又沒有及時報告老闆,最後卻又坦率地暴露了自己強大的情報網,這樣只會招來老闆的猜忌。這不能怪魏王小心眼,只能怪信陵君太年輕。情報工作不是銷售工作,不能完全以結果導向來激勵和管理,過程非常重要,甚至比結果更重要。這個過程的重點除了怎麼獲取情報以外,就是向誰彙報、在什麼時候彙報、怎麼彙報。信陵君忽略了過程,雖然結果正確,仍然事與願違。他的情報工作不僅沒有給自己加分,相反卻把自己推到了老闆信任的圈子之外。世上有才的人太多,只有老闆能控制的人才才可能在這個圈子裡一展長才。
潛規則53
老闆都喜歡好掌控的員工
雖然當老闆的,都要有一定的氣度,容許能力比自己好的屬下存在,才能幫助自己更上一層樓,但畢竟老闆也是人,看到屬下光芒超越自己、自己幾乎快要掌握不住時,依舊會倍感壓力。信陵君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比哥哥魏安釐王更早一步得到「趙王在魏國邊境打獵」這件事,對哥哥造成的心理衝擊有多麼強烈。這就是出身富貴的侷限性,因為魏無忌過於自信,以至於他根本想不到別人會因為他的自信而變得不自信。做屬下的,有些時候不要表現得比老闆還厲害,以免適得其反,讓老闆有壓力而不敢重用。
本文節錄自:《歷史的賭局:《史記》教你「一手爛牌也能贏」的江湖潛規則》一書,扶欄客著,野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