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參謀總長劉和謙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與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合辦的研討會上,提及中共M族飛彈進駐福建,引起國內一場騷動。有人批評這是軍方為新年度國防預算護航的手段,也有人對國防部長蔣仲苓自承我方沒有對付M族飛彈的利器,感到不解和憤怒。顯而易見地,中共的M族飛彈尚未犯台,卻已達到某種戰略效果。
劉總長是否為確保國防預算而編造M族飛彈南移的消息,只有他本人能回答。不過,即使的確如此,我們也很難苛責他。參謀總長是國防部的第二號人物,就台灣目前「獨特的」憲政體制而言,他的「實質」地位甚至超越國防部長。不管身為國防部的首長或副首長,他都有義務為國防經費保駕,也有權利使用合法的手段爭取國防預算。要批評劉總長,必須證明中共M族飛彈沒有入閩。有誰能提出這種證據?中共發言人沈國放表示,中共並未將M族飛彈移入福建,誰能相信?誰敢附和他?
至於有人批評我方年年編列國防預算,卻無法對付M族飛彈,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能說是欠缺國防知識。莫說台灣現在無法對付M族飛彈,未來擁有愛國者飛彈之後,也不易對付M-11和M-9這一類的彈道飛彈。
心理傷害大於實質
愛國者飛彈基本上包括四個部分:控制中心、追蹤雷達、發電設備以及通訊站。其中,控制中心由三個士兵操作八座飛彈發射器,每個發射器有四枚長達五公尺的飛彈。只有當對方的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的那一剎那,愛國者飛彈系統的雷達才能開始追蹤目標,並且導引飛彈攔截來襲的飛彈;這一切過程可能只有數十
秒。此外,愛國者飛彈的射程只有十餘英里,沒有能力摧毀遠處的目標,美國正研發射程更遠和性能更精良的反飛彈系統Erint、Thaad、Hedi和Eris,它也和以色列合作發展名為「箭式」(Arrow)的反飛彈系統。
愛國者飛彈在波斯灣戰爭中的表現被過分誇大,美國軍方和西方傳播媒體都有渲染之嫌。事實上,從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八日至二月二十六口,伊拉克一共發射了八十六枚飛毛腿飛彈,攻擊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其中,被愛國者飛彈攔截到的,不超過三十八枚,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四十五。
其實,即使愛國者擊中飛毛腿,仍會引起傷害。前者的設計原本是對付飛機而非彈道飛彈,它只能擊中對方的彈身(air frame)而非彈頭,或在近距離爆炸,藉此攔截對方。結果,體積龐大的飛毛腿即使被擊中,仍有部分會繼續飛行,仍具有極大殺傷力。
可以預見地,由於兩岸之間距離近,對岸可以M族飛彈犯我,台灣的應變時間將極有限。此外,即使我方的愛國者飛彈能攔截到M族飛彈,它的彈頭和無數彈體碎片仍對人口密集的台灣,造成極大傷亡。
消除敵意為首務
不過,地對地飛彈在戰術上的價值可能還不如戰略上的價值。根據波斯灣戰爭的經驗,飛毛腿飛彈對以、沙兩國所造成的心理傷害,遠超過實質上的傷害。在那一個多月的日子裡,尤其是以色列人民,生活在極度的恐懼中,他們不知道下一枚飛毛腿會在何時射出,也不知會落在何方。有人認為飛毛腿是哈珊在波灣戰爭中,唯一發揮出效力的武器,並非虛言。
我們應該如何有待M族飛彈?消極地看,M族飛彈固然可怕,然而,只要兩岸關係不破裂,中共不太可能用它攻擊台灣。而且,中共若果執意犯台,也不一定非動用M族飛彈不可,它可以使用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東風三號」中程飛彈,從更遙遠的地方攻擊台灣,此外,台灣也在福建一帶中共戰機之作戰半徑內。
積極地看,中華民國必須重視中程彈道飛彈在戰略上的嚇阻價值。任何國家一旦擁有此種長射程武器,便有能力攻擊遠方敵人的要害,也因此能嚇阻敵人發動攻擊。
除了兩艘荷蘭製造的潛艇之外,我方日前並未擁有足以攻擊中共內陸的長程武器。台灣即將擁有的F-16戰機和幻象戰機雖能攻擊大陸華中一帶,但因戰機穿透敵人防空網的能力遠不如地對地飛彈,這兩種戰機仍不足以嚇阻中共犯台。
日前有立委建議政府重新推動「天馬計畫」,以發展中程飛彈。然而,由於美國的主導,國際「飛彈技術管制協定」(MTCR)不准各國從事彈頭超過五百公斤和射程超過三百公里的飛彈之技術及零件交易。中共M族飛彈入閩一事顯示,我們愈來愈需要「天馬計畫」,然而,我們的「天馬」卻似乎愈來愈難再度展翅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