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台灣只有三歲半,但現在除了香港以外,台灣是擁有最多Theme的地方。」偌大的會場中,一手創立服裝品牌Theme的香港三商行集團主席賴雁浪,告訴上百位參加早餐會報的台灣形穎(Theme TaiWan)公司員工:「我在香港市場打得頭昏腦脹,在台灣沒人跟我打,我一定贏!」他帶點廣東腔的國語說得很快,一字一句卻都顯得信心滿滿。
在所有的香港服飾品牌中,形穎(Theme)進駐台灣的腳步比桃美(Toppy)、伊思彼(Esprit)要晚,卻在兩年內鋪出二十三家分店的銷售網路,促成香港三商行與原先代理Theme的主題公司合資成全台灣形穎,擴大經營。看在被員工喻為「勇於做夢」的賴雁浪眼中,這是他夢想的更進一步實現。
十五年前,賴雁浪創立香港三商行,從事服裝出口業務,他注意到當時的香港服裝相當極端化,不是貴到只有打折才買得起的進口品牌,就是層次較低的本土產品,「中間有個很大的中級市場(middle market)空著,沒人敢做上班族、行政人員的衣服」,抽著菸斗、一派悠閒的賴雁浪,沈穩而精準地分析他瞄準的市場。經過一年的市調後,他在一九八六年以Theme品牌打入服裝零售業。
就像許多香港企業標榜講究效率、強調服務,這些特色也可在Theme找到:自認「什麼事都有數字」的賴雁浪,要求公司的作業流程把所需時間、責任歸屬定得清清楚楚;賴雁浪更在兩年前聘請顧問公司建立服務制度,實施課程講解、店面操演,讓售貨服務規格化。
很敢用人
這些措施使Theme銷售網路迅速擴張,加上後來創立的For You、Vision兩個品牌,目前全球分店接近一百二十家,成為香港最大的時裝銷售網,去年三商行集團的營業額達到四億五千九百萬港幣。
Theme的成功也吸引了台灣業者的注意。三年半前,當時代理少男服節的昆明店服飾公司總經理柯忠良正在尋找進口品牌的代理權,在香港發現了Theme。當時Theme剛起步,港澳地區合計只有二十六家店,不若今日六十六家店的規模,但柯忠良觀察Theme的消費年齡層上價格競爭力及穿梭店內的人潮,「我看到的是它的潛力」。
但當他找上賴雁浪時,賴雁浪搖搖頭:「我不可能給你做的。」理由是柯忠良雖做了十多年少男服飾,卻毫無像Theme這樣的女裝經驗。被拒絕的柯忠良回台灣後,又寫了一紙越洋傳真到香港,告訴賴雁浪他雖沒有經驗,卻正如一張白紙,可以染成任何顏色,沒有固定模式的約束。賴雁浪接受了他的說法,並要他提出未來三年營運企畫。柯忠良便成立主題公司,負責Theme的台灣代理權。
現任台灣形穎副董事長的柯忠良,形容賴雁浪「是個很敢用人的人」。賴雁浪總是告訴員工:「我給你百分之百的支持。」當初主題公司決定以百貨公司專櫃及市郊專門店的形式,同時為Theme布點,對這種和香港Theme「不在街舖就在購物中心」截然不同的布點策略,賴雁浪完全授權台灣方面自主決定。正確的市場區隔作法,讓主題公司從開始代理至今「每一季都賺到錢」,柯忠良指出。
對員工的信任,使賴雁浪格外重視他與員工的關係,他幾乎每天跑各個營業點,去聽售貨員訴說不滿意的地方,他認為自己必須了解一個女孩子每天站十個小時賣衣服的辛苦。他對老闆和員工之間關係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大家都可以坐下來談話」,而這個承諾必須從老闆做起,只要做老闆的肯伸出手、踏出第一步,就沒有問題。
「我也要讓員工知道我對他們的期許」,賴雁浪直言,他希望售貨員不只是把衣服賣出去,還要吸收更多資訊,不能一輩子做售貨員,而能成為專業流行顧問(fashion consultant)。他更公開告訴員工,只要肯拿出心來學,「三年之內,你一定可以成為我的店長。」
賴雁浪對員工期許高,要求也高,柯忠良發現賴雁浪對於員工要求的待遇多半會答應,條件是員工也必須做到他的要求,「否則,不是減薪就是再見」,柯忠良透露。
為了讓第一線銷售人員真正了解產品特性,賴雁浪希望員工把Theme的衣服穿在身上,「去愛自己的產品」,副董柯忠良每天的穿著中,至少有一件Theme的衣服。而讓員工購買公司產品的折扣配額,每個月都用得精光,「真令我生氣,好的都讓他們買光了!」賴雁浪笑得相當得意。
完全自信
這套在香港發展的管理和服務系統,賴雁浪準備百分之百移植到台灣,他直言現在台灣的服飾業並沒有好好地做零售,品牌方向不夠明確,也沒有針對客戶做研究,「服務品質可以說是零」。他相信自己這套服務哲學可以被台灣接受,而且台灣的人有根、有國家概念,願意在這塊土地上把事做好,管理會比在香港更容易。
合資後的Theme,將一改過去少樣多量、依專櫃大小下訂單的方式,而以OTB(Open to buy)系統,採多樣少量的方式,使香港和台灣的Theme同步並進。
對於未來,賴雁浪始終樂觀,有員工稱他是「完全自信型」的人,曾有位財務人員剛進入香港三商行工作時,聽到賴雁浪「四年內要股票上市」的目標,這位財務人員衡量當時情況,心中嘀咕「哪有可能」;結果三年內,三商行集團就上市成功。
這次,賴雁浪又開出「三年內在台灣開到一百家店」的支票,一位員工就私下低語「在做夢嗎」;但對台灣這個被他評估為比香港大三倍的市場,賴雁浪顯露一貫的自信:「我在香港的零售業被稱為黑馬,我相信台灣的員工也做得到。」這種說服自己及他人的自信,或許正是催促他和Theme向前衝刺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