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提出質疑。2009年台灣爭取到重新參加WHA,葉金川率團出席,在日內瓦遭綠營青年軍責罵,指控他「賣台」。當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義正詞嚴地說,「不能為一場WHA,就犧牲2300萬人的主權。」第二次是楊志良率團參加,綠營立委群起而攻,謂出席WHA而接受「中華台北」名稱,是矮化台灣、是無恥。
現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爭取參加WHA,也是以「中華台北」名義,怎麼就不是犧牲2300萬人主權了?就不是矮化台灣了?就不是無恥了?所以有人責問蔡英文政府,這回想參加WHA,究竟是為了台灣人民健康問題,還是只在藉口大陸打壓,引起台灣人民仇恨對抗情緒,以遂其政治目的?
民進黨在野和執政時的兩套標準,可說所在多有。在野時遊行抗爭,鼓動青年群眾占領行政和立法部門,視為人民當然的權益;現在則以警察人牆和尖刀鐵絲網拒之。
說來有趣,民進黨在野和執政時的截然兩樣面孔,我們並不陌生,中國大陸的共產黨,就是活生生的對照。
2000年,大陸作家笑蜀把40年代延安時期,毛澤東等元首級的領導人給《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寫的文章,及對中外媒體發表的談話,編輯成書《歷史的先聲─中國半個世紀前莊嚴的承諾》,內容主要是要求實行民主政治,反對國民黨一黨專制,反對蔣介石獨裁,軍隊必須國家化等,都是擲地有聲的言論,可放諸四海、永垂青史。
這些文獻中,當然少不了毛澤東1945年在延安與黃炎培的「窯洞對」。毛向黃保證,他們已找到避免政府腐敗的途徑,就是讓人民來監督。
歷史先聲,後世炯戒
《新華日報》1945年4月19日刊載毛澤東對外籍友人福爾曼說,「我們並不需要、亦不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我們相信、並且實行民主政治。」
《新華日報》1944年5月17日發表題為〈民主與國情〉的社論:「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好,這和機器工業化比手工業生產更好一樣,在外國如此,在中國也如此。有人說,中國雖然要民主,但中國的民主有點特別,是不給人民以自由的。這種說法的荒謬,也和說太陽曆只適用於外國,中國人只能用陰曆一樣。」
這本書編輯了從1941到1946年,共產黨為鬥爭國民黨、爭取人民支持、向國際宣傳的重要言論,書近500頁,內容豐富,不及備載。這樣表彰共產黨初心和正義的一本書,外人看來多麼有歷史價值,但其命運卻是:當局勒令查禁,不准流通。這也可視為世紀性事件,它標誌政治人物和政黨是多麼不可信任,需要強固的制度來監督。
目睹民進黨執政後的種種,台灣有沒有人想編一本台灣版《歷史的先聲》,留給後世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