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都看過驚悚片,但要一部驚悚片能從幽默中散發恐怖哲理,那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逃出絕命鎮》(Get Out)以最敏感的種族歧視、黑人議題為基礎,鋪張出最引人入勝的詭譎經典,劇情毫無冷場、盪漾觀眾內心底層情緒,美國上映後口碑即大獲好評,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9%,令人驚艷。
故事描述,非裔黑人男性克里斯(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飾)與美國白人女孩蘿絲(愛莉森威廉絲Allison Williams飾)是對愛侶,在交往時機成熟後,露絲便邀請克里斯至她家中拜訪父母,但除了她家人以外,不論是園丁、傭人、僕人等全部都是黑人,詭異的神情和歇斯底里的情緒,讓他不得不懷疑這家庭的荒謬之處……
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就是位黑人朋友,因此他完全不忌諱以種族議題的敏感程度借題發揮,反倒讓人覺得那是種很親切又自我揶揄的反諷──過度對黑人的友善、笑裡藏刀的奸險、欲言又止的難堪──在議題的設定上十分成功。
雖然說是恐怖驚悚片,但電影的大部分時間卻是幽默且愉悅的,不論是配樂上的輕快或情侶間的愛戀纏綿,都讓人在那特殊的氣氛營造中,感受跟主角一模一樣的迷惘:我們相信我所看到的現實、更不會懷疑他人對自我的覬覦,卻顯然不知自己已落入惶恐的深淵中。
《逃出絕命鎮》以「催眠」為主軸,刻劃出那個令人難以想像卻又貼近生活的心理故事,你可能不相信催眠,卻又可能在無形之中早已被渲染,在一種抽絲剝繭、揭開層層面紗的茫然中,那種高潮迭起又引人入勝的故事調性,在電影結束後也令人咀嚼再三。
導演用一種極其驚悚、弔詭、卻又異常深刻的情感,描繪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故事節奏明確、劇情精湛,觀眾彷彿被主角拉著走,深陷那恐怖的泥沼。
全片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導演將平凡自然的日常生活情感,隱藏許許多多懸疑的線索。那種看似簡單但實質虛偽的衝突性、友善卻艱險的對比,每一幕都經過精心設計——什麼是催眠?什麼又是現實?你永遠無法料想下一秒會迸發的震撼。
爆炸性的批判不僅勾勒起美國社會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歧視爭議,也喚醒黑人朋友長年於公眾場合所面對的壓力,包含畫面一群白人當中的少數黑人、黑人成為性奴的猜測、黑人擔任家中次要角色、「我在一群白人中會緊張」的對話台詞,甚至是幽前黑人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默等,不僅黑人觀眾看了會大呼過癮,也能讓白人朋友更懂得消彌心中的成見。
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任何大咖演員,但這反而更能讓人專注在劇情本身,而演員的演技更完全不在話下。愛莉森是一名優秀的演員,笑容甜美又親切自然;而丹尼爾演技出色,他用整個身體在演戲,不僅投入很多力氣,更為整部電影定調,因為觀眾必須覺得克里斯就跟我們一般觀眾一樣。
喬登皮爾曾在受訪時表示,電影為觀眾帶來的不只是簡單的娛樂效果,還有更深層的思考。「這部電影探討很多議題。它探討美國處理種族的方式,以及種族歧視本身就是惡魔的概念;它是一隻美國怪獸。它也探討『忽略』這件事,如果我們讓自己這麼做,暴行發生時,人類可能就會冷眼旁觀。」他認為很關鍵的一點是去挖掘恐怖片這種類型的各種可能性,並討論種族可以對恐懼產生何種影響。
就像是《國定殺戮日》(The Purge)那樣,這部系列電影除了動作和驚悚也帶有社會批判意味。
事實上,《逃出絕命鎮》滿足你對一部好看恐怖片的所有期望,但同時對世界提出一套看法。喬登以一種很高明的方式凸顯和處理種族這個題材,讓它變得毛骨悚然。劇情本身很容易讓人解除心防,因為你覺得它會照著你想的方向走,事實上卻恰恰好相反。」
(劇照提供: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