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程偉豪導演以《保全員之死》(The Death of a Security Guard)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同年《紅衣小女孩》(The Tag-Along)全台開出8500萬元佳績並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等四項提名。2017年程偉豪導演及莊凱勛、許瑋甯、柯佳嬿、李銘順、李淳等演員,將以驚悚懸疑片《目擊者》(英語:Who Killed Cock Robin)衝擊台灣國片電影市場!
【我是那個車禍的目墼者】
九年前,雷雨交加的夜晚,報社菜鳥實習生王逸齊(莊凱勛飾)因車子在山中拋錨,意外目擊了一場肇事逃逸的車禍。男性駕駛當場死亡,副駕駛座的女性徐愛婷(柯佳嬿飾)在送醫後陷入昏迷。支離破碎的事故現場、模糊難辨的肇事車牌,在無直接證據之下,這起車禍的真相也漸漸地消失在眾人的記憶裡。
多年後,三十出頭的王逸齊受到總編輯邱敬凱(李銘順飾)的經年提拔,已擔任社會線新聞召集人,意氣風發的他,卻因為一次立委事故現場,急著開車趕回報社處理第一手資料時,卻發生了車禍意外。
修車廠老闆阿吉(鄭志偉飾)檢查後判斷王逸齊買到得是貼換車。氣憤之餘,並透過自己工作所建立起的人脈,轉向交通事故組的舊識王組長(馬力歐飾)及菜鳥警察周承緯(李淳飾)作調查,不但確認為事故車,更吃驚的是當年報案人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九年前那段沉睡的記憶再度在心中湧現起來。透過主管Maggie(許瑋甯飾)幫忙提供的資料,當年唯一的目擊者王逸齊決意探究車禍的真相。
【你只是掌握一部份的真相】
以4300萬元台幣低預算,導演程偉豪仍以嚴謹的劇本、緊湊的剪輯,透過畫面創造出充滿話題性、口碑叫好叫座的《目擊者》,更透過許多鏡頭的描述,增加真實感及認同感,讓觀眾理解細節的重要性。
片中,導演企圖探討的議題涵蓋深廣,媒體生態的呈現、批判台灣新聞亂象、警界文化的描繪、並對政商掛勾、價值觀錯亂等現實社會的反思。更透過職業、生活細節的描述,如:記者追逐獨家、新聞媒體的編前會、囚禁與綁票刑事案、警界與民間飲茶文化及貼換車、二手車等行業,展現出最真實的台灣生活。並透過台灣最常見的「茶文化」所發展出的「喬文化」來作整體故事的貫穿及重要轉折。
電影中角色們的身份職業的呈現,無論是對白和行為都是實地考究,絶非導演空想杜撰出來的。重視細節的導演程偉豪在前置階段以田野調查來瞭解各專業領域的研究、事前作業的透徹,不但帶出許多專業術語及知識,更是透過充滿說服力的對話方式,讓觀眾們信服、讓劇情更加寫實。
此外,導演更是利用鏡頭帶入大家熟悉的街道、騎樓、巷弄,一些習為為常卻又不以為意的日常環境。企圖以台灣場景的鏡頭帶出觀眾們對於電影中的認同感與臨場感。圍繞在台灣文化基礎裡面的真實設定,突顯出台灣人跟人之間真正存在的互動關係,對於《目擊者》舖陳述敘來說,是重要的一環。
近年台灣的小清新與賀歲歡樂電影居多,但《目擊者》這類驚悚懸疑類型電影很少。在複雜的劇本上展現了井然有序的編排功力,環環相扣事件與細節暗示線索和解謎,從最後電影成品的呈現,不難看出導演對於思考打破類型傳統、從中找到變奏的關鍵,以激起更大共鳴的企圖心。
而與導演一起密集觀看了十幾部中外優秀的懸疑電影的莊凱勛說道:「我的感想就是,很多人覺得台灣電影已經死掉了嘛,但《目擊者》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台灣電影沒有死,只是睡著了。我們這一代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清醒。最起碼,我覺得我們有稍微搖了那第一下。」
《目擊者》像在建構跟創造這塊土地上這類類型片該有的樣子。是嘗試、是假設、是喚醒,也是對台灣電影類型發展提出種種的可能性之一。
【誰殺了知更鳥】
《目擊者》,英文片名特地選用「Who Killed Cock Robin」來命名。是出自英國著名的民間童謠集《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收錄總數約有800多首,有的甚至流傳長達數百年。內容包含幽默故事、遊戲歌曲、兒歌、謎語、催眠曲、字母歌、數數歌、繞口令、動物歌等。但也有一些偏向血腥成人式的童謠內容在裡面,像是出現在《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中歪頭男及音樂就是源自於《鵝媽媽童謠》中「There was a crooked man」(一個扭曲的男人)。
《鵝媽媽童謠》如同童話故事一般,通常隱喻手法來闡述寓言或是反應時代背景及社會現實。《目擊者》英文片名「Who killed Cock Robin」(誰殺了知更鳥)便是其中一首。內容大致上是敘述殺人者也會受到制裁的因果輪迴;而也有一說,這是種隱瞞了罪行而做湮滅證據的行為,因為兇手就是所有隱忍罪行的動物們。
導演程偉豪如此解釋:「每個人都從知更鳥身上拿走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其實也傳達跟呼應了我們整個目擊者裡面,想要表現的有關於因果循環,共犯概念的結構在裡頭。」
而英文片名的命名是監製唐在揚發現故事的走向與這首童謠故事不謀而合,便建議將這首民謠與《目擊者》劇情結合,「後來我把知更鳥的意象正式加入劇情,試著去啟動觀眾的想法,讓他們感覺知更鳥好像藏了特別的意思。」在片中的開頭、快結束時的幾個重要故事分段,鏡頭總是會帶到知更鳥來串場,此外本片配樂仔細聆聽可以發現無所不在的鳥鳴。對於知道英文片名的典故來說,看到導演所精心安排的這些細微情節,不禁讓知情的觀眾有所莞爾。
【沒有人能看見真相的全貌,因為我們都是其中散裂的碎片】
2015年第5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及2016第18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得主莊凱勛,有著紮實表現的功力及詮釋能力的廣度。但從以往國片商業的角度來思考《目擊者》的主角人選時,莊凱勛不像是過往選角的標準。原來是透過導演程偉豪用力堅持與說服投資方,直接邀請演出,並直言這部電影的個性或是節奏上,都與莊凱勛寫實草根的在地氣息非常契合。在兩人合作後也透過不停的討論及檢視表演尺寸的拿捏,為了就是呈現最適合敘述《目擊者》本片的方式。
飾演本片主角報社社會線新聞召集人的莊凱勛作為貫穿全劇戲份之重,並隨著劇情的發展、案情的起伏,透過劇情的張力及收放自如般的演技,領導觀眾融入電影中的懸疑氛圍內。莊凱勛飾演的記者從追求事情真相的堅持到最後像是入魔般地瘋狂尋求全貌,不免讓人想起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主演的《獨家腥聞》(Nightcrawler)。作為莊凱勛的粉絲,肯定會為他在這部電影中各式的演技表現大呼過癮、拍手叫好,希望能在今年金馬獎中一舉鍍金獲得肯定。
許瑋甯2015年第50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與導演程偉豪合作《紅衣小女孩》2016年台北電影獲得最佳女主角。兩人二度攜手合作,再度挑戰驚悚類型片演出,許瑋甯表示:「可能是因為對程偉豪的愛吧,記得當時拿到《目擊者》劇本時,本來想先看一下,但劇情實在太引人好奇了,我不到二個小時就讀完,當下立刻決定接演。」
許瑋甯片中扮演莊凱勛的主管,並陪同查起九年前的車禍案件。已獲獎項肯定的許瑋甯演技自然不必多說。甚至在一段與莊凱勛的對手戲中,沒有任何台詞,僅以表情的流露、眼神的表現,透過精湛的演出、細微的詮釋呈現該段內容的重要張力,穿透人心的眼神與肅穆,充滿後勁的渲染力直透進觀眾的內心深處。
榮獲2016年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後首部電影新作的柯佳嬿,也是她個人首次參與驚悚電影演出,「其實我平常是完全不看驚悚電影或恐怖小說的,很怕睡不著或做惡夢嚇自己,所以一直不敢看《紅衣小女孩 》,但《目擊者》絕對是一部後座力很強的電影。」
柯佳嬿飾演在九年前車禍中事故車上副駕駛座的重傷後的生還者,並因此需裝著鐵架幫助行動的女子。為了遺忘過去那段的車禍,選擇了遠離熟悉的人群,到新環境中過著陌生的生活。
孤寂、可憐的生還者角色,但背後卻有著屬於自己的一段過去。柯佳嬿除了要揣摩行動不便者的支體動作外,掙扎、無力、不安的情緒,在角色心理層面的演繹,《目擊者》中完全顛覆了對於柯佳嬿帶來的柔弱、活潑形象,從喜劇演出轉型驚悚片,用不同於以往的突破演技,令人刮目。
在新加坡演藝圈屬重量級演員得過相當多紅星大獎(Star Awards)的肯定,近年開始往台灣發展,並於2014第49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的李銘順,戲中飾演報社準備榮退的總編輯,演活了四平八穩、成熟穩重的中年男子的魅力,並為劇本更貼近中年待退休的體態,為戲增肥了18公斤,並於拍完後又在兩個月內瘦下15公斤,不得不佩服李銘順實力派的演技及對角色的敬業程度。
有著外國電影《醉後大丈夫2》(The Hangover Part II)、《露西》(Lucy)、《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的演出經驗,並於2015年第5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獲得提名的李淳,在片中飾演菜鳥警察周承緯(阿緯),為了讓角色更真實,李淳從前期就開始大量閱讀吸取相關的資訊,甚至會主動挑戰劇本中台詞,並經常與導演討論認為:「阿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講出這句話。」程偉豪導演認為李淳已完全融入劇本,甚至真正成為了阿緯這名角色。
也正因如此,李淳展現不同於以往清新靦腆形象,配合劇情的陳述、氛圍的安排,呈現出各種情緒上的詮釋,收放自如的功力在片中一口氣爆發,對於演技上的突破、可塑性之高,讓人期待後續的演出作品。
《目擊者》集合莊凱勛、許瑋甯、柯佳嬿、李銘順、李淳等演技派演員的演出,配合導演程偉豪及編劇群多年琢磨的劇本,看演員們透過劇本的演繹,互飆演技也是本片亮點之一。每個演員都是其中的碎片,帶領著觀眾一步一步拼湊真相的全貌。
4月1日1645信義威秀場映前見面會
【只信我自己】
優質演員、嚴謹劇本、流暢運鏡,精准配樂,並透過劇組及演員們很用心宣傳,試映到四天連假,台北台中到高雄,映前到映後的導演、演員同樂現身的強力造勢。讓《目擊者》在首週打下了好成績,更期待後續看漲的聲勢。
是線索還是陷阱?
是正義還是利益?
是被害還是加害?
是想像還是真相?
是誰殺了知更鳥?
一部引人入勝的台灣驚悚推理片!
一部即將搖醒睡著的台灣電影!
《目擊者》,我只信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