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對台灣道歉總是含糊其辭的原因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4-01

瀏覽數 56,850+

日本對台灣道歉總是含糊其辭的原因
 

在日本和韓國之間,由於有包括高峰會談的眾多外交舞台在,所以每逢這種場合,日本總是會表明道歉之意。細川護熙首相與菅直人首相在訪韓時公開道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另一方面,台灣因為在日本戰敗後被納入「中華民國」的統治之下、成為「一個中國」的一部分,所以不像朝鮮半島那樣從殖民地解放後,便直接建立起獨立的新國家。再者,和日本有外交關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宣稱台灣是自己的領土,但是並沒有任何實際的統治行為存在。於是,在這當中,台灣做為「被害者」的主體性,不管是在日本也好、中國也好,乃至於中華民國=台灣也好,都像是一腳踏進了空白的領域般,變得模糊不清。

這種曖昧不明,和台灣方面對於日本的不道歉並沒有表現出強烈不滿也有關連。的確,有許多優秀的日本人,為了台灣的近代化竭盡全力、貫注心血;這種強調日本統治正面性的台灣言論,也多有傳達至日本這邊。只是,因為對方不抱怨,所以就不道歉,這樣真的好嗎?對於這個本質性的問題,實在讓人不得不大表疑問。說得極端一點,在日本,對於統治台灣的評價問題,不論誰都是一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態度,就這樣過了戰後七十年的歲月。當然,在這段時間中,對於日本的台灣統治已經進行了相當詳盡的研究,所以倒也不能說沒有半個人關心;只是,做為日本社會整體的問題,日本在對台灣統治進行倫理性的總結=去殖民地化=戰後和解的努力上有所怠忽,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在安倍談話中,提及戰爭的部分是這樣說的:「該走的方向有錯誤,而走上了戰爭的道路」、「再也不要重演戰禍」,亦即對日本走上二次大戰的道路做出否定。日本的戰爭是否為侵略,這個定義姑且不提,但是這場戰爭明顯是失敗的;安倍所要傳達的,是這樣的價值判斷。

另一方面,在有關殖民地議題上,安倍這樣說:「十九世紀,以技術的絕對優勢為背景,殖民統治亦波及到亞洲。毫無疑問,其帶來的危機感變成日本實現近代化的動力。(中略)日俄戰爭鼓舞了許多處在殖民統治之下的亞洲和非洲的人們。」但是對於日本在朝鮮和台灣實施的殖民統治,其是非功過與內容都未曾提及。緊接著,他不斷地陳述對於戰爭慘禍的反省,然後忽然有點唐突地跳到這樣一句:「應該永遠跟殖民統治告別,要實現尊重所有民族自決權利的世界。」或許,這可以看成是日本對自己今後將不再插手殖民地一事的宣誓,不過這同時也是將日本的戰後和平路線,全都涵蓋其中的一句話。

最後,他一邊意識到過去村山談話等重要談話的立場,一邊這樣表述:「我國對在那場戰爭中的行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只是,相較於村山談話對「殖民統治與侵略」進行道歉,安倍談話則是限定於「那場戰爭中的行為」。故此,我們可以這樣解讀:在安倍談話中,迴避了明言「是否該就日本對朝鮮和台灣的殖民統治做出道歉」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為了安倍談話而舉辦的「有識之士懇談會」中,對於日本的殖民地統治,則是以和實際的安倍談話略有差異、有點微妙的形式加以提及:「一九三○年代後期,日本對殖民地的統治日趨嚴酷」,但這部分並沒有直接反映在安倍的談話上。

總之,不管怎麼說,即使經過安倍談話,日本政府還是沒有針對統治台灣這一行為,用政治化的言語表達總結和反省之意。

在這裡,我並不是說日本政府就一定要對殖民統治表達歉意。只是,若是要道歉,那就應該對台灣也一併道歉,若是不道歉,那至少自己也該牢牢把定不道歉的理由才對。戰後的日本,明顯對於占有殖民地的行為已經有所反省,不管是對外傳播或是國內教育,都是以這樣的認知為基礎。既然如此,那不正應該向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展露並傳達日本的這一面嗎?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日本人所統治的,並非做為「中國一部分」的台灣,而是屬於「日本一部分」的台灣。當日本身處戰爭之際,他們是做為日本的一員而戰;一九四五年八月玉音放送時,許多台灣人也都是抱持著深刻感慨側耳傾聽。

在日本統治時代,台灣人一開始是不用服兵役的,不過後來隨著人員不足,台灣人也陸續被徵召為軍屬(譯註:舊日本軍中的文職人員、技師等非戰鬥人員)、軍夫。在這之後,從「義勇兵」到「徵兵」,徵召的層次慢慢地節節昇高,到最後共有二十萬名軍屬、軍人開赴戰地,其中三萬人戰死或病死。就當時台灣的人口來說,每兩百人就有一人因此而死,比例可說相當之高;但,因為失去日本國籍之故,台灣人卻被排除在各種撫卹和補償之外。儘管在一九九○年代,日本政府曾經支付過兩百萬圓的弔慰金,可是就人之常情而言,應該會覺得「這樣就夠了嗎?」只是,日本人自己不見得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個人懷疑,這又是「對台灣的思考停止」在作祟。

二○一六年日韓之間,就所謂從軍慰安婦的問題達成政府協議,決定由日本政府出資十億圓,投入韓國政府設立的基金當中。消息一出,台灣方面也馬上對日本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得到同等的待遇。馬英九總統對慰安婦問題抱持著強烈的關心,他指示方針,要在預計二○二三年完成的博物館裡設置慰安婦展示區;除此之外,民間團體「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也計畫在二○一六年,於台北市內設立慰安婦紀念館。台灣也有五十八名慰安婦,其中三位還存活於世。對這些人的對應方式,原本理應和這回對韓國的態度確保統合一致才對,但在日本,卻完全看不見任何有關這方面的紮實論述。對於這種在戰後問題處理上,總是把「台灣」拋在門外的做法,我實在是無語了。日本對台灣道歉總是含糊其辭的原因_img_1

本文節錄自:《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一書,野島剛著,蘆荻譯,聯經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