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東西時,會產生罪惡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多加思考就買下,不需要時便丟掉。這樣重蹈覆轍後,雖然所花的錢能活絡經濟,但是生活卻變得拮据,付出的資源及開發,也變得可惜。 把不用的物品轉讓給他人,倘若流通的是物品而非金錢,比起購買新東西,還比較能節省成本。
處理物品的方法,有比丟棄更好的做法。丟掉東西是最後的手段。如果能將物品好好保存,或轉送給他人,是最好不過了。
跳蚤市場、拍賣場、賣給收購二手商品的業者
付錢讓商品轉手到需要的人手上,能提高商品的利用價值。賣方也可以拿到微薄的錢,可說是一舉兩得。
假如你有許多東西要出售,我建議可到跳蚤市場。 此外,如果有很多名牌商品,賣給收購二手商品的業者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們提供宅配收購、到府收購的服務,在家也能賣出名牌商品。「雅虎拍賣」已經進化至手機的APP,有些跳蚤市場也有手機APP。
「銷售」這個行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物品目前的價值。花了二十萬購買的手提包,倘若現在在二手店的價格為二萬,那麼這就是這個包包真正的價值。即使都沒在使用,價格也有可能繼續下降。
贈送
因為是贈送而非買賣關係,所以對方可能並不是特別想要這樣東西,但還是有可能被有效利用。你可以將物品拿到義賣會上,看是否出現有緣人,或捐贈給慈善單位。不要的衣服,也可以拿到舊衣回收中心。
找尋其他用途
翻新衣服或是將不要的衣服當成抹布等,找尋其他再度利用的方法。將大人的衣服改成小孩的衣服。或是將衣服拆解,當成打補丁在小東西、袋子或是棉被上。人們一直以來,都像這樣把相當重視的布重新利用。物盡其用就是延伸物品生命的崇高行為,請務必讓這門技術繼續傳承下去。
當作資源回收
如果當作資源回收丟掉,回收之後,還可以製成別的東西。倘若可以成為資源,或許就能讓這樣物品起死回生。放在家裡沒有使用的那些物品,就是廢物、沒用的東西。家中的廢物,不僅占據空間,也無法有效運用。
本文節錄自:《沒時間才更要學的理家術:家有三子的職業婦女,讓家事╳家計都easy的方法》一書,尾崎友吏子著,卓文怡譯,方智出版。
圖片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