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新聞跑掉的蘇俄媒體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6-08-01

瀏覽數 14,450+

不怕新聞跑掉的蘇俄媒體
 

本文出自 1986 / 8月號雜誌 第002期遠見雜誌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希特勒率兵攻擊蘇俄邊界。四小時後,蘇俄官方「塔斯社」的國外部主編打電話給美國合眾社(UP,合眾國際社前身)駐俄記者沙比洛(Henry Shapiro),向他探詢:「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德國入侵蘇俄,這是真的嗎?」

新聞不會跑掉

塔斯社當時還不知道這件事。對於搶新聞分秒必爭的西方記者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現象,但是在蘇俄新聞界,這卻是不足為奇的事。在蘇俄,沒有人和你比賽誰的新聞發得早、發得快。一位地位頗高的蘇俄編輯說:「新聞不會跑掉,我們何必著急?」

基於這種態度,所以蘇俄的報紙,像銷量一千一百萬份的第一大報「真理報」,銷量八百六十萬份的第二大報「消息報」,都是在每天上午十一時左右,就印好隔天要出的報紙,並且決定後天報紙的大致內容。

不過,在傳播科技上,蘇俄卻絲毫不落於西方之後。真理報每天利用人造衛星傳送版面到全國四十多個城市去印刷,因此全國人民都可在同一天早上看到這份俄共中央委員會發行的報紙。

蘇俄的電視節目也透過人造衛星傳送畫面,全國九六%的地區都可以收視到,而且由於它使用的是法國高解像度SECAM系統,畫面的品質和色彩往往比美國電視還要好。

蘇俄新聞媒體不但不挖掘新聞,而且還經常延遲發佈重大新聞。希特勒部隊越過蘇俄邊界八小時後,蘇俄人民才聽到街頭擴音器傳出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聲音,宣佈德軍攻俄。

知的需求不能滿足

一九二四年列寧死亡,蘇俄一直沒有發喪,後來還走一名美國記者向全世界透露了這個消息。一九五三年史達林中風身亡,塔斯社也是在西方新聞媒體報導之後好幾個小時,才發佈這項新聞。

車諾比爾核能災變是最新的例子:在西歐各國發覺有異並且提出抗議之前,蘇俄把這件災難新聞封鎖得滴水不漏。很顯然,在克里姆林宮未授權之前,新聞媒體是不敢散佈官方認為不利的消息的。

其實,列寧早就說過,新聞業「是吾黨最銳利的武器」。直到今天,新聞媒體的主要功能不是報導新聞,而是協助推廣共產主義;電視的功能更不僅是娛樂和教育,它在推銷一種產品,那就是「蘇俄公司 所以,像地震、水災、飛機失事、犯罪等消息,通常是不報導的,除非可以用作反面教材,或是有外國人牽涉其中。至於政府或黨內高階層官員的意見衝突,更屬禁忌。

媒體不報導,並不表示人民不知道事實真相。總會有漏洞,人們遲早會發覺。新聞封鎖的結果是謠言滿天飛,有些謠言全無根據,會對國家造成傷害,但只要人們對知的需求一日不能滿足,這種現象就一日無法避免。

駐外記者蒐集情報

報紙和通訊社每天用大量的篇幅誇大報導蘇俄在工業、農業、外交等方面的成就;電視更不斷給予觀眾一個訊息:蘇俄是安全、繁榮的,而且是和平的守護者;至於西方,尤其是美國,則在衰微之中,還揚言發動全球戰爭。

蘇俄人民會相信媒體提供的這些訊息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桑德斯(Jonathan Sanders)研究蘇俄電視多年,他認為蘇俄人民對於媒體的國內新聞報導多持懷疑態度,因為報導的內容與他們熟知的現象有相當大的差異。但是他們很少懷疑官方對國外事務的看法,因為國外的消息管制得非常嚴密,一般人民既然昧於外情,也就無從比較和判斷。

從某些方面來說,蘇俄媒體擁有令西方媒體羨慕的優勢。黨營的真理報,在莫斯科總社有一百八十名編輯和撰稿員,全國各地有六十名駐地記者,國外有四十名特派員。蘇俄在內政計畫上,也將發展電視列為第一優先,在這個大多數民生物資都稀少且昂貴的國家,電視機倒不算太貴,而且近年來都可以買到。

真理報通常每天僅出刊六頁,沒有廣告。第一版是重要社論、官方公報和蘇俄的偉大成就;第二版是經濟新聞和黨內活動;第三版是科學、文化新聞與讀者投書;第四、第五版是蘇俄集團國家新聞、國際新聞和突發新聞;第六版是體育新聞、電視節目表和特寫新聞。

這樣一份單薄的報紙,為什麼需要如此龐大的人力呢?原來真理報駐外記者的主要職責不是採訪新聞,而是蒐集情報;總社編輯的主要職責也不是編排報紙,而是整理由國內外匯集來的情報,呈送上級參考。

一次帶走25吋+20吋行李箱!遠見雙箱豪華方案$3,980帶走,立即訂閱>>

儘管如此,真理報卻可能是世界上被人閱讀得最仔細、最認真的一份報紙:從列寧格勒到海參威,蘇俄人民在報紙不顯著的位置上,尋找隱藏在短欄裏的重大新聞;從波昂、倫敦、巴黎到華盛頓,研究蘇俄問題的西方專家在該報自我吹噓式的報導中,搜索蘇俄外交政策轉變的微妙訊息,從達官顯貴的照片位置,分析各人政治行情的漲跌。該報編輯艾發納耶夫(Victor Afanasyev)說過:「大家讀真理報,不僅是逐字逐句地讀,而且是讚到它的字裏行間。」

電視有高水準節目

蘇俄有兩個全國電視網,另外有方言播音的地方台。電視已經成為蘇俄人民最主要的消息來源。每架電視機平均每天開機二,八小時,週末三.九小時。每天晚上九點整,全俄國大約有一億五千萬人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晚間新聞。

撇開思想意識的一貫灌輸不談,蘇俄的電視也有高水準的節目,其型態與美國、英國的公共電視節目相似。電視和報紙一樣,絕無色情、暴力和褻瀆神明的成份,這也反映出官方和人民的普遍保守態度。

電視也是重要的教育工具,每天早晨配合學校上課時間,播出英語、法語和德語的教學節目,傍晚則播出數學和其他專門科目。

此外也有優秀的兒童節目。在亞美尼亞共和國繪製的卡通「會說話的魚」,品質媲美美國狄斯耐公司的製作。本國和外國著名芭蕾舞團及音樂家的表演經常播出,最近的一樁盛事是經由電視轉播俄裔美籍鋼琴大師霍洛維茲四月間在莫斯科的演奏。

電視也播廣告,每支長三到四分鐘,輯成長十五分鐘的時段,兩、三天播出一次。這些廣告多屬公益性質,例如呼籲大家保護天然資源等,但是也有少數接近西方常見的廣告,其中之一是鼓勵蘇俄人民構買愛國獎券,蘇俄理論家斥之為資本主義的頹廢作風。

新聞政策在轉變中

經過蘇維埃政權六十九年的統治,蘇俄人民已經對當局嚴厲的新聞管制感到憤慨。今日的蘇俄人民至少都受過中學教育,他們認為應該享有「知的權利」。

從另一方面說,由於黑市錄影帶日益風行,西方資訊事實上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入蘇俄社會。更令蘇俄官員憂慮的是,傳播科技日新月異,蘇俄觀眾不久將可直接收看到西方播送的電視節目,就像他們收聽美國之音的短波廣播一樣。

俄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對這件事顯然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他最近撤換了高齡七十三的電視主管官員拉平(Sergei Lapin),代之以六十一歲的外交官艾克斯約諾夫(Alexander Aksyonov)。善體人意的真理報也在五月中旬刊出一篇社論,批評電視只報導西方黑暗面的作法。

不過,要開放消息的管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克服官僚體系的抗拒力量,消除他們對西方的疑慮,糾正國營獨佔媒體的懶散心態。

使體制更嚴密

目前看來,電視新聞的處理一般說來已較為活潑,內容也比較新鮮。報紙上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壞消息。蘇俄軍事干預阿富汗的新聞現在報導得多些了,蘇俄人民開始知道俄軍在那裏受到攻擊,有的軍人戰死。電視播出戈巴契夫和美國總統雷根互賀新年的鏡頭,這是雷根第一次以正派人物姿態出現在蘇俄電視上,沒有被扭曲形象。

蘇俄企圖隱瞞車諾比爾核能電廠事變,在國際間引起極大的不滿;蘇俄人民是從瑞典的電台廣播中,最先得知這件事情的,他們也沒有因為「知情」而產生恐慌。

這兩項結果可能使戈巴契夫更有理由推動新聞開放政策。但是如果有人期待蘇俄放棄它管制新聞的既定原則,那真是愚不可及了。蘇俄可能會聰明一點,不再強調蘇俄社會的完美無瑕和西方社會的一無是處。

蘇俄的新聞政策是在改變,但那是為了使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更趨嚴密,而不是向西方讓步。不論怎麼變,戈巴契夫容許人民看到的世界,仍然是蘇俄領導階層希望他們看到的那一面。

(尹 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