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情台灣
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的浮沈微不足道;國家的命運則終會有顛簸,民族的存亡更會有曲折。
站在二十世紀末葉,回顧近百年來的中國,中國的命運在世界大變局中,有時是驚濤駭浪中的一葉孤舟;有時是被列強擺布的一顆棋了,中國人一直無法掙脫顛簸的折磨。
中華民國在台灣,以其四十多年來的辛苦奮鬥,為中國人開了一片新的天空。受人稱讚的「台灣經驗」,即是記錄這一段歷程。中國大陸終於經歷了十年文革浩劫之後,逐漸走上經濟改革與開放的道路,正因為這一開放,中國大陸已被預測為二十一世記的經濟大國與軍事強國。
具有前瞻性的中國人,再也不應當陷於過去「你輸我贏」的鬥爭角力中。正如行政院連院長所說的:「兩岸關係應當是一個雙贏關係。」
如果要維持這一「雙贏」關係,台灣本身首先要厚植實力。令人悲痛的是,在共識缺乏與爭權奪利的夾殺下,本來可以氣勢如虹,如日中天的台灣,變成了是非與黑白不分,公平與正義共失的台灣。
(二)社會弔詭
誰能相信,髒、亂、擠的台北,是擁有全世界外匯存底最多國家的首都?
殘酷的事實是,台灣一萬美元的每人所得,卻只有落後地區一樣的公共設施。
誰不嚮往精緻生活?但在台海有哪一個地方可以尋到生活品質?
誰不贊成民主?但又有誰尊敬從民主過程中選出來的代表?
誰不需要安定?但破壞安定的人仍然受到歡迎。
誰都知道:不應當再挑撥省籍情結,但一碰到選舉.或者任何有利於自已的時刻,就會死灰復燃。
誰都心存戒心:台灣今天沒有獨立的本錢,但還是有人躍躍欲試。
誰都看得清楚:大陸今天沒有統一的條件,但大陸還是不肯加速全面改革。
誰不希望:開放社會要選賢與能,但是為什麼現在常見小人出頭?
誰都贊或:官商不能勾結,利益不能輸送,招標不能舞弊,但誰又能擋得住這股逆流?
誰都看不慣:高官巨賈在高爾夫球場得意地揮桿,在五星級飯店放縱地豪飲,在億萬別墅炫燿地宴客;誰也都同情,那些百姓無可飲之水,無可居之屋,無可行之路。可是,誰有力量來縮短這些差距?
有良知的人在問:到底要選哪一個黨來執政?國民黨?民進黨?還是新黨?
誰都心知肚明: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又有什麼力量來糾正?
誰都不得不痛苦地承認:台灣需要大刀闊斧改善各種問題,但是各種問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愈來愈惡化!
過去四十多年裡,沙場將士曾為台灣安全流過血,大小企業曾為台灣成長出過力,知識分子曾為台灣進步盡過心。
現在,這些人只能眼看著「台灣奇蹟」所構建的進步與安定在一片片地剝落,一步步地衰退。
正在這最沈悶的時刻,陽明山上的國民大會,居然又雪上加霜,演出了空前的鬧劇。所謂第三次修憲,在七月三十日凌晨混亂中完成。
面對這次「亂」修,民進黨與新黨民代嚴詞抨擊,從人數不足、票數不清、結果不明,到一黨修憲。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指出:修憲法是嚴重違反社會期待,只是李登輝個人意志的貫徹。
(三)修憲國恥
我必須摘錄七月三十日二大報的社論,為後代子孫留下一頁真實的國恥記錄:
聯合報社論以「「一人修憲」的「一人憲法」」為題,指出「綜觀整個修憲過程,暴力與集體非理性成為主調,國代們對於修憲內容幾乎無任何理性討論,整個修憲品質的粗糙,令人不忍卒睹。」,結論是四個字:「憲法毀矣!」
中國時報以「一場摧毀憲法神聖性的修憲爛戲」為社論標題,文中寫著:「修憲程序的荒謬固令人痛心疾首,而修憲法的內容同樣也弊病叢生。國民黨版修憲案原即備受批評。經過大「加工後」的修憲條文更是殘破不堪,非但未能從體制設計上有所匡正,反而變本加厲扭曲了這次憲改的本意。」
次日中國時戰的社為再次鞭撻:「國民大會以極其拙劣的政治惡鬥型態進行了第三階段的修憲程序,其荒唐失序、紛雜不堪的過程,與憲法的神聖性與權威性,鑄成了難以對稱相符的褻瀆。」
聯合報也再以「痛論這部毀憲亂制的「一人憲法」」為社論,最後以下面幾句話做為結論「「我們不確知,現世的便宜能否悉容一人占盡?但我們確信:毀憲的歷史責任理當由一人承擔。」
(四)結語
在這民智並不閉塞,電視可以全程錄影的時代,執政黨竟敢這樣地一意孤行,把神聖的憲法可以修得面目全非。除了為台灣的前途惶恐,還有什麼話可說?
在未來最重要的總統直選中,總統的權愈來愈大,但修憲版本上沒有對稱的約束。當選出來的總統是賢君時,這是人民最大的福氣;否則,就變成了台灣選民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