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蘇格蘭,細雪紛飛,冷風刺骨。車子在公路上疾駛而過,路旁一大片被白雪覆蓋的草原上,仍然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綿羊。蘇格蘭的羊毛紡織業向來著名,毛衣、圍巾幾乎是觀光客到蘇格蘭非買不可的名產,隨著同樣盛極一時的造船、鋼鐵業沒落,紡織業也大不如前,九一年僅占製造業出口產值的七%,正面臨轉型與否的存亡關卡。
海瑟爾(Heather)的情形,可以反映蘇格蘭紡織業的一種抉擇。
四十多歲的海瑟爾是蘇格蘭人,住在北邊的柏斯市(Perth)鎮。她原先是兒童心理學家,在學校教過書,又在出版公司工作了四年,常常得每天開車到很遠的地方洽談出版事務。她並不十分喜歡這樣的生活,六年前,她開始在周末時,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手工毛衣。
蘇格蘭很多家庭主婦都從事家庭副業,海瑟爾的副業就從自己做的手織毛衣開始,然後試著慢慢向外開展。過去出版工作的拓銷經驗,使她第一次到愛爾蘭的商店推銷毛衣,就有很大的收穫,加上她的手織毛衣設計別致、質感極佳,一星期的推銷下來,就接到了五、六千英鎊的訂單。
副業變本業
就這樣,海瑟爾原本拿來當副業的毛衣生意愈做愈好,最後成了本業,工作室就在她家的小閣樓。用開斯米爾(cashmere)羊毛做成的手織毛衣,成本約為二十到三十英鎊,轉手到了商店,售價就提高為一百到兩百英鎊,屬於高價位的毛衣。
海瑟爾做的毛衣,多半外銷德、法、加拿大等國。她加入了蘇格蘭工業局的拓銷計畫,工業局每年都會寄邀請函給參加拓銷計畫的會員,鼓勵會員把產品拿到國外參加相關展覽,只要會員能提出詳盡的參展計晝,工業局就補助旅費。
因為蘇格蘭多數的中小型企業都沒有拓銷海外的經驗,工業局期望這些公司能更加國際化,畢竟內銷市場有限。海瑟爾也在工業局協助下,不斷接到國外訂單。
由於訂單源源不斷,海瑟爾只好開始找人幫忙分工,由她負責統籌。現在大約有三十個家庭主婦以家庭副業的方式,替海瑟爾做手工毛衣,平均三天可以做出一件,依個人專長分工,有的專作袖子,有的專縫鈕扣,海瑟爾負責創意設計,她的丈夫雷斯里則替她做訂單處理、檔案管理等行政事務。由於毛衣供不應求,海瑟爾也曾考慮過改以機器大量生產,但最後還是打消念頭,因為手工的感覺是機器無法比擬的。
蘇格蘭就是蘇格蘭
坐在客廳的暖火爐前,海瑟爾一邊招呼著前來參加周末聚會的鄰居,一邊談起她的事業。海瑟爾坦承蘇格蘭紡織業面臨嚴重的挑戰,「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利基點。」她舉起手,高高地比了個手勢。
在海瑟爾看來,這個利基點在於手工製作、天然羊毛、設計精緻,她的成功也印證了利基市場的確存在。
高科技行業在蘇格蘭締造驚人的成績,而蘇格蘭仍有一些人像海瑟爾這樣,延續傳統工業的生存,雖然產值遠比不上資訊電子業,都代表傳統工業仍然可以走出一條嶄新的路。當被問及蘇格蘭這些傳統會不會因外資大舉進駐而改變時,留著落腮鬍的雷斯里爽朗地笑著:「蘇格蘭就是蘇格蘭,我們不必因為外資或其他事情而改變自己,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