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拖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潘杰賢。攝影/蔡昇達)
創辦人兼執行長潘杰賢年輕時一段失敗的戀情,不但轉化為創業動機,更造就現今東南亞與北亞地區最大的社群交友網站「拍拖」(Paktor)。
潘杰賢原來是網路門外漢,當初化失戀悲情為創業動力,希望為天下男女搭建交往平台之前,潘杰賢不懂何謂「DAV、MAV比」,甚至連手機遊戲都沒玩過,也不懂什麼是「60天保留率」,因此在拍拖創辦後,經歷不斷挑戰,「特別是募資很困難」。
因此,2013年7月創立的拍拖,營收直到2014、15年間才開始獲利,而2016年則是里程碑年,不但創造千萬美元盈餘、達成第十億筆配對,市場也遍及台灣、印尼、日本、越南、泰國等地。
由於拍拖提供包括雙方居住城市距離、喜好等多達60項的配對參數,有效提高配對的精準度與成功率,使得拍拖在開站第一天即吸引近3千網友註冊,目前活躍用戶的每日平均停留時間更長達45分鐘,遠超過同類網站的20分鐘,將停留時間延長至兩小時為拍拖設定的2017年目標。
潘杰賢不諱言,當拍拖開始穩定獲利、在亞洲許多城市設有辦公司並完成募資後,他也開始為拍拖的「下一步」失眠,思考「促成交友後,拍拖還能做什麼?」
幾經思索,「交友只是生活的一部份,人們更需要娛樂」,將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串聯起來,成為區域內最大的社交娛樂平台,是拍拖的下階段目標。潘杰賢說,「社交平台是金雞母,但必須有高流量才能產出源源不絕的金蛋」,因為如此一來,就能將高流量導入各種離線功能,例如「我愛紅娘」、穿著搭配顧問等離線服務。
拍拖的高流量網站收購計劃因而積極啟動,目前已完成收購台灣兩個交友與社交網站,未來還有其他收購計畫持續進行。蘊含發展動能的各項計畫令人振奮,但促成友情人相遇仍是潘杰賢最關心的大事,「只要想到這一分鐘有一對男女因拍拖在咖啡廳約會,並可能發展成美好的故事,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文/李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