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陸上船員,與落後作戰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4-04-15

瀏覽數 10,450+

陸上船員,與落後作戰
 

本文出自 1994 / 5月號雜誌 第095期遠見雜誌

他們的故事,散落在大陸二十省、五百個地方,從沿海、內地,到內蒙古與新疆。

不同於一般大企業的大陸幹部,他們總是孤身上路,深入小城或鄉間,沒有配車,得自求多福地奮擠一票難求的火車和顛簸的長途巴士;沒有舒適溫暖的飯店或宿舍,得棲身簡陋的小賓館甚至工地;他們東飄西盪,做完一個工地,背起行囊,再趕赴下一個工地。

他們的工作,「就像陸地上的船員。」台灣國際標準電子裝機工程師李經武形容,從接洽、投標,到指導客戶(多半是各地的郵電局)安裝電話交換機,以及售後的檢修服務。這支流動的獨力作戰部隊,為數百餘人,架起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在大陸的電訊網路。

「真的體會什麼是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南京辦事處經理王中維感嘆。

配合公司初期主攻鄉村市場的大陸策略,這群人注定和孤獨與落後作戰。

長途跋涉的旅程中,這群工作人員被偷被搶早已司空見慣;內地的鄉下,六點以後沒有水電,獨自面對暗夜漫漫,連洗澡都成為奢侈的享受;寒冬裡,屋裡屋外都是零度左右的低溫,連入睡都難;儘管隨身都帶著腸胃藥,還是止不住腹瀉,一面鬧腸胃,一面還是別無選擇地得把食物嚥下。

身為台灣人,真幸福

李經武最難忘去年冬天在安徽鄉下的經歷。由於飲食不慣,體重在一個月掉了十公斤,嚴寒的天氣,讓他在持續發燒不退中進行工作。下班後一個人面對冰冷的屋子,「第一次覺得真想死掉算了!」個性爽朗,在台灣早已上山下鄉、練就過人適應力的李經武悠悠回憶道。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雖然名為裝機指導,工作是教導郵電局人員安裝與使用機器,但他們經常面對一群懶散不願動手的技術工人,為了如期完工,乾脆自己動手充當安裝工人,還要忍受一班工人在一旁挑三揀四,只好安慰自己;有事忙才不寂寞。

箇中辛酸,王中維體會最深。已經在大陸待了五個年頭,王中維從業務、工程、售後服務,「什麼事都做。」他說。早已不再吉辛苦,在他的內心深處,更難釐清的是沒有歸屬的茫然。「要讓自已適應這裡,還要能在台灣競爭;在這裡想台灣,回台灣又掛念這裡,真會讓人人格分裂!」王中維表情平靜卻難掩矛盾的語調。

每一年王中維盼望端午節能回家吃個粽子,但卻從未如願。他和許多在大陸工作的弟兄一樣,喜歡唱卡拉OK來排遣寂寞,他們不忘在行囊中,帶幾片台灣的伴唱影碟,當他們落腳城市,必定找家有伴唱機的餐廳,開懷高歌。

王中維和李經武都計畫著今年要回台灣工作,王中維希望能回家陪陪即將上中學的女兒,而三十六歲的李經武要結束單身生活。但在此之前,他們一個要轉戰山東市場,一個則整裝往內蒙古出發。出發前,李經武照例吃起養肝藥,在大陸一年半,他早深知「交情淺,舔一舔;交情深,一口悶」的喝酒文化。

告別作客他鄉的日子,當李經武被問及這段經歷最大的收穫時,沒有高言生涯與期許,他毫不猶豫脫口而出:「覺得身為台灣人,真幸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