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假設開放報禁後,以你辦報的親身體驗,現有的報紙將面臨怎
樣的問題?
答:報禁開放表示台灣的報界進人全面的競爭,不是以前的半保護狀態,每一家報紙面對新局面都會有新的經營政策。
有的報紙基於過去幾十年來建立起的優勢,可能會採取犧牲政策去打擊別的報紙。這些大報剛開始時會犧牲一些金錢上的利益,用最多的份數、最多的張數,卻賣最低的價格,讓一些小報沒辦法競爭。
假設報禁開放
假如報禁開放後,價格、張數都不限制,甚至印刷地點也不限制,現在最有實力的兩家報紙,可能會利用原有的雄厚基礎,出版六大張,仍售五塊錢,不但價格便宜,張數多,內容好,新聞又快,短短一年就會把經營不善、基礎不雄厚或沒投人大量人力財力的報紙淘汰。這些大報初期的利益損失,將來會收回。
另外一種情形是以前沒有充份發揮的報紙,將勇敢的面對新局面,經營企業化,投人大規模的人力財力,結果衝上來。因為有充份競爭,才能把企業體質鍛鍊出來。
問:新辦的報紙又會是怎樣的情形?
答:新的報紙會有兩類,一類是真的有心辦報,資金充足,有充份的準備,至少要新台幣十億元才能辦得成,然後準備賠三年。另一類不瞭解辦報有多難,湊了五百萬、一千萬就開始,也不必設印刷廠,找了二十個人就來辦一張報紙。不過這種時代已過去了。
辦報跟辦雜誌一樣,開始容易,繼續難。很多人沒深入研究就開始,存僥倖心理,或想靠言論走偏鋒冒上來,我不認為現在台灣的情況可以這樣子,恐怕會不斷有人開辦,不斷有人倒閉。只有準備充份的人力、財力才可以與人一爭長短。
人才夠用嗎?
問:除了財力,你認為新的報紙出版,在人才方面,例如記者、發行等人才夠嗎?
答:從畢業學生的數字及就業情況來看,台灣要新辦二十家報杜,人力上都沒有問題,現在就業情況不太好。況且非新聞系科的人也可以在新聞路線上工作,但人才不容易找。當中一定會發生高薪挖角的情況,整個新聞界的人事會混亂一段時期。
間:新的報紙會以什麼類型出現,綜合性的,還是專業性的?
答:各種各類的報紙都可能出現,但能不能生存,我不知道。這當中
唯一不變的是;假如這些大眾傳播媒介報導不公正,沒有根據事實,我敢肯定這樣的媒介不能生存,也不會有前途,這點是絕對可以肯定的。
台灣社會不斷現代化之後,會產生很多各種不同的團體。在過去有報禁的階段下產生了很多雜誌,說不定其中有些雜誌會變成報紙。也說不定未來有報紙只出一張,專門賣給特定團體成員,假設有一萬個訂戶,有固定的廣告來源,甚至固定發行的收人就可涵蓋成本。各種情形都可能出現。
間:剛才提到辦新報紙至少需要新台幣十億元,能不能詳細談談資本運作及實際作某情形?
答:在台灣要辦一份全國性現代化報紙,內部管理採用電腦化;至少.還要雇用三百人及供三百人辦公的地方;加上至少兩部最新型的印刷機,這此一加起來就超過三、四億元。
報紙初辦時,都是賠錢的。廣告和發行是成正比的,報社最重要的收入是發行和廣告,都從零開始。可是報紙開印後,所有人事費用、利息的負擔,一開始就要支出,至少賠三年,所以要十億元。
最初投資賠錢
若是想二十個人也辦個報紙,那是大陸時代的學人辦報,那不是現代企業化報紙。小型專業報可以存在,比如辦給釣魚的人看的,但卻不需要每天出版。
問:十億元資金是三年內的開支,以後還要增資嗎?
答:三年內假設無法冒上來,十億元中除了購置基本設備外,餘下的錢等於是飛機起飛的汽油。比如飛機起飛要九秒鐘,要九秒鐘的油料,九秒鐘已過,十億元耗去,飛不起來就是虧本,衝上來就開始良性循環。
我不認為報禁一開放後,真正有規模的報紙會很多。因為企業家會算,我只是維持一個發言機構,每年要編大筆經費預算划不划得來。生意人不會做這種事,他一定希望新辦的報紙能自給自足,有盈餘。首先,他要考慮到他有沒有興趣,需不需要發言機構,有沒有辦報紙的人才。很多人算一算就不願意辦報了。
大概會有三年的戰國時代,能存在的報紙會比現在更少,最多十家左右。
民眾反應難預估
間:民眾、讀者對新的局面,會有什麼反應?
答:每人所得提高,購買力增強,速度我想不會太快,慢慢的每個家
庭會訂三份,甚至五份報紙。大多數情形仍是一份綜合性的報紙,再
加上一份專業性報紙。除非購買力特別強,對閱讀報紙和接受新資訊特別有興趣,才會訂三、四份。大眾是會被引導的的,很難去預估。
問:報禁開放後,會不會出現黃色報紙,對社會有負面影響?
答:從長遠來看,現代社會需要充份資訊,報禁開放對自由報業理想的發展,有比較好的環境,但不必然會出現理想的報紙。有一段時間會出現大量黃色報紙,然後市場再調整。
俞院長那天講,重新考慮報紙登記與張數問題後,指示新聞局訂定規範。我相信新的規範會有資本額的規定,並且會列明那些內容不能登。各行各業都在政府的法令下發展,報紙也要看法令怎樣訂,怎麼執法。
將來如何競爭
整個社會在開放中,每個人都要容忍別人不喜歡的。不要說黃色刊物,像「花花公子」都可能不受限制。專門報導隱私和誹謗的內容都可能出現。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法令,我們希望不是這樣,我們希望所有大眾傳播媒介對社會、國家有積極性功能。
問:自立晚報曾面臨怎樣的競爭?
答:我們面臨的問題,基本上跟現有三十一家報紙所面臨的是一樣的。所差別的是我們對付新局面的本錢非常雄厚。雖然全省已有七家晚報,還是會有人辦晚報,公認的兩大報,也許會增加晚報,經過一段時間後,優勝劣敗,存在的家數會比現有的更少。
報禁開放後,晚報小太可能成為單一存在的主體,所以我們不會只辦一個晚報,我們會出日報,開始時加重晚報份量。
過一段時間,台灣的日報和晚報會像日本一樣,晚報會變成日報的附送品,以增加一點訂費,或者不要晚報也可以。在日本晚報叫「夕刊」,張數很少,主要是新聞補充。我相台灣的情形也會變成這個樣子。
問:自立晚報的記者很優秀,會不會被挖走,有什麼對策?剛提到的本錢雄厚,能不能具體說明?
答:四十年來,我們的人才不斷被挖走,我們也從別家報紙挖角。開放報禁後,做法會不同,我們會大量增資,增一倍二倍三倍都沒問題,別的報紙未必能辦得到,完全企業化,大家硬碰硬,我們提供最好的工作環境,最好的工作條件。
我們的雄厚基礎是實行了四十年的編輯政策,這是一種傳統,我們會把公正超然的傳統更加發揮。
我們歡迎挑戰,絕對要立於不敗之地,耍利用開放的環境超前,以前因為報禁我們受了限制,我們只能辦晚報,不能改成日報,現在開放了,我們海闊天空,可以得到好處。
偏激報紙不能生存
問:如果新報紙也走自立晚報的路線,或更開放偏激些,會不會對自立晚報有威脅?
答:走偏鋒的報紙,不論是極右或極左,將來不可能存在,像曇花一現。
至於大家都調整到公正超然路線,自由報業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是符
合國家利益的。沒有成見,沒有偏見,根據事實,都以國家利益為重,
我想政府開放報禁的目的在此。我們希望是這樣,但不認為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因為自立晚報是「充滿新精神的老店」。
新聞工作的苦與樂
問:從事這麼多年新聞工作,你覺得辦報有那些苦與樂?
答:辦報苦多於樂。苦的方面,報紙每天都要出版,連禮拜天都不休假,除了過年休三天,三百六十二天,每天出報,精神狀態繩得很緊,這跟研究出一種汽車的新模型可以用一年完全不同。報紙是機器印的,但是是人辦的,涵蓋面那麼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在報導範圍內,牽涉複雜的人際關係,但不能有錯,人做事情怎麼可能沒有錯呢?這是最苦的地方。
第二是一張大眾報紙,每天要滿足不同的需要,事實上沒有辦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每個人只要花一百五十塊錢訂一份報紙,他就認為有權利要求你登什麼內容,要求你用什麼角度評論,甚至要求你什麼時候送到家,這是第二苦的地方。
第三個,人的智慧有限,偏偏辦報紙要求大量智慧,我們很謹慎的辦一張報紙,每天戰戰兢兢,惟恐評論錯誤,對社會造成誤導,這是非常苦。
樂只有一個,當我們有正確評論或正確報導,對社會有積極影響時,有這個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