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選區制,功能大

丁守中
user

丁守中

1993-08-15

瀏覽數 13,050+

小選區制,功能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9月號雜誌 第087期遠見雜誌

立法院爛戲連連,大家似乎都在罵立法委員,也不滿兩黨的表現,可是為什麼我們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對此無動於衷?

眼前,大家都在指責立法委員,但嚴格來說,是不同的民眾在批評指責意見不同於他們的立法委員。每一位立委,都有他特定的支持群眾,別人再怎麼不滿,他仍然有機會連任,這是我國現行的選舉制度造成的。

我國目前採取的中選區方式,一個避區選出好多個民意代表,造成我們的民意代表只對少數的民意負責。拿一共選出十六位立法委員的台北縣來說,扣除了高低票的差額,再減掉不投票的人口,一個候避人只要有三%或四%縣民的穩定支持,就可以一再當選。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八0%的縣民不認同他,也不能奈他何。

政黨提名無足輕重

中選區另一個弊害是競選過程中,分屬不同政黨的候選人相互競爭之外,同黨的候選人也相互競爭。一位候選人能否當選,主要是靠自己的人脈與社會關係,政黨提名與否變得較為次要。何況政黨有時還在一個選區內採取高額提名、超額報准這種荒唐措施,更使得黨的提名無足輕重。

在當選多半得靠自已本事的情況下,要各個立委在立法院中唯黨意是從,實在很難。再加上同黨的委員曾在一個選區內激烈競爭,難免會傷了和氣,要這些人在立院中同心同德、不搞派系實在不容易。

議會政治就是政黨政治,協調較少數的政黨永遠比協調個別多數的議員容易。各政黨推出候選人,以共同政見、政綱吸引選民認同,再以黨紀貫徹對選民的承諾,這是議會政治能有效運作的前提。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台灣目前統獨陣營壁壘分明,政黨訴求及政治人物意識形態尖銳對立,要想依循民意、提振黨紀、拯救國會亂象,唯一之道只有縮小選區,讓政黨的相對競爭更凸顯,同時也讓我們的政治人物對其選區內多數的民意負責。

單一選區即一個選區只產生一位民意代表。由於在選區內的競爭是政黨對決的形態,因此可以迫使政黨必須廣泛接納民意,推出最好的候選人;為求贏,政黨勢必要落實民主化,否則就會被民眾背棄。

而就每一個候選人來說,要想當選,首要條件是先要有黨提名,沒有黨的提名,政治生命等於結束。如此,黨紀在國會中才較能伸張。

對多數人負責

除了黨提名之外,一個候選人在單一選區要想當選,他的「安全當選基數」是五0%加一票的投票人口的支持,為求贏得多數民眾認同,該候選人會去關切多數人關心的問題,不會走極端,大家就不會只在統獨抗爭或意識形態爭議的間題上打轉,而較會去關心公共政策與民生法案。

縮小成單一選區之後,因選區小而花費少,也可以減少政治人物對金錢的依賴,減少金權政治的弊害。

推動政治改革,政府若是不能及早從根本的選區畫分上,去讓我們的政黨及政治人物對多數的民意負責,立法院仍將爛戲連場,墜人民主政治最無效的深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