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我始終知道我該怎麼做:數學大師陳省身談治學

張亦男
user

張亦男

1987-03-01

瀏覽數 17,800+

我始終知道我該怎麼做:數學大師陳省身談治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3月號雜誌 第009期遠見雜誌

問:四月份的台灣之行,已排定行程了嗎?

答:目前還沒有,我主要是去高雄看看父親的墳。家父過世時,我正在荷蘭,趕回台灣,為父親入殮,一九六九年至今,一直未曾親自再去致祭家父,我準備在台灣停留十天,其餘的時間,我想和年輕人多談談。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

問:很多人都覺得數學是一門「頭痛」的學問,您覺得為什麼?

答:其實數學有很多優點,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第一、數學是一

切科學的基礎,第二、研究數學不需要什麼設備,非先進國家,一樣

可以研究發展數學。

我想以中國人一般的才智、頭腦,對科學研究沒有問題,只不過年輕

人眼光要放遠大。

問:台灣的環境,適合發展數學嗎?

答:台灣現在經濟發展好,有經濟基礎,更容易做出其他的頁獻。能賺錢,當然是好,我不反對,可是科學不但有意思,更是值得獻身的,總要有人貢獻,我認為應該設法使科學在台灣生根。

問:怎麼生根呢?

答: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主觀上很難發展,可是看看歐洲一些小國,

如荷蘭、瑞士,都有高度科學發展,這因為客觀上,這些小國是西歐的

一部份,聯繫得當。台灣只要善於利用關係,科學生根實在很簡單。

法國的羅曼羅蘭,寫過一本書,介紹早期在羅馬的德國音樂家,那時候音樂發達的羅馬,恥笑「野蠻人怎麼懂音樂」?可是過了幾十年,巴哈、貝多芬相繼出現。又好比中古十二、十三世紀,阿拉伯統治地中海,勢力遠及西班牙,一個蘇格蘭人麥格吉多利多留學,阿拉伯人譏諷他,「何必留學,去撿羊毛算了」,可是後來呢?

現在,美國是「科學中心」,可是一百年以後,不見得美國還能保有這個地位,美國如果繼續努力,也許可保持,所以我強調眼光要放遠,科學要生根,要有歷史性、世界性的意義。

訓練人才很重要

問:實際的做法呢?

答:一切都要紮紮實實,重要的是有正確的觀念,研究數學台灣沒有理由不比美國好,只不過開天闢地時困難一些,我一九四六年在上海籌備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時,就想要建立一個不亞於歐美國家的數學研究所,雖然那時的規模很小。

我想在做法上,「訓練人才」是很重要的,找出有能力的年輕人,適當的訓練,使他們成為一流的數學家,中國人絕對有這種才能。

問:可是,我們並沒有看到那麼多「大師」,我們輸在那裡?欠缺些什麼?

答:也許機會不夠,數學家要靠長期訓練,好學校與好老師十分重要,我想台灣可以做到頭一個階段,就是培養、訓練,然後再求達到領導地位。

現階段台灣的數學環境,我要這次去看了以後才能瞭解,不過目前我所知道的,台灣請國外的人,一種是「過路」的,來兩、三天,演講一、兩場,就走了;另一種專門工作的頂尖人物,恐怕不容易長期在台灣停留,因為總有些許限制。

我建議,由國外請人時,要能採取比較彈性的條件,然後要在已經有基礎的方向上發展。要想領先,一定要和領袖地位的先進人士接觸,但是研究工作絕對要靠自己,不能依賴來訪學者做。

不要擠熱門方向

問:全力發展數學,|有什麼好的效果?

答:排球,並不是運動中熱門的項目,可是大陸女排好,就引起注意。同樣的,你把數學研究好了,人家就留意你,無形之中地位就提高了。

平心而論,科學裡最熱門的科目,落後的地方很難趕上,如果台灣要

從事熱門研究,別人早把人力、財力集中在那個方向,千萬不要去擠,

情願走一點冷門的路子。數學,比較冷門,可是要緊的是,數學對科學的影響太大了,何況現在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方面,數學更具有影響力。

問:怎樣找有潛力的年輕人來培養?

答:這叫和「數學能力」很有關係,也和其他事情是一樣的,如果你從小跑第一,自然想跑得更快;你下棋總贏別人,當然有興趣;;所謂天賦或興趣,就是要做得比別人好!只在一個小地方得第一也不容易啦,「不幸的是,科學一定要第一!」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數字研究是很窄的路,不過,數學是一種基礎,若不做研究,可以轉移到其他方向。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從小只會數學

當然,有天賦、興趣,還要靠其他條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李遠哲得諾貝爾獎,中國人以前想得狀元,現在的父母不應該太過於要求子女成龍成鳳,每個人天賦不同。

問:您自己是不是從小就喜歡數學?

答:我什麼都唸不好,只會數學(哈哈!)我不會做實驗,因為手笨,其他同學上數學,只做指定習題應付考試,我看很多參考資料,我始終知道我該怎麼做!

問:始終知道掌握自己的步調,已非一般人所能辦到,您認為呢?

答:我的長處是,我知道最領頭的人,最重要的中心。三○年代,我選擇德國、法國,為的就是接觸領頭的數學家,在最好的數學中心工作。

問:這得根據對事情的通盤體認?

答:當然要先瞭解自已,要知道自己做什麼。不是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而是要知道自己研究的東西在學術上的地位,通盤瞭解後,就不會盲從,也不會研究一個不可能的方向。

開創三個數學研究所

問:你在「學算六十年」一文中,提到高司波耐(Gaossbonnet)公式

的證明,是您一生最得意的文章,為什麼?

答:我得意,因為那有「開創性」,此一公式證明了重要觀念,解決傳統的問題,同時因為開了頭,別人可以接著做,這才有價值。

問:談談您其他開創性的工作。

答:我先後建立了三個數學研究所,一是現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第二個是柏克萊的數學研究所,第三個是南開大學的數學研究所。

開創的確很困難,美國數學研究所討論了很久,美國各種科學研究都有相當進展,但是沒有數學研究所,普林斯頓研究院是私人經費支持的。一般人認為,數學又不要器材、設備-何需成立一個「所」?所以國家基金會要以五年一千萬美經費辦數學研究所時,爭論很多。

另一方面,每一所名校,都想爭取數學研究所在其校區之中,申請過程,十分複雜,國家基金費先挑了二十個申請學校,包括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淘汰剩十個,最後一九八一年宣佈在柏克萊成立。

柏克萊由申請之始的腹案,就是我擬訂,我也是計畫中的所長。

八一年成立至今,數學研究所做了很多事情,八五年基金會進行審查,去年決定,再給五年一千萬經費,直到一九九二年。

現在數學研究所搬到新蓋好、位於山上一棟大木屋裡,共有五十三間研究室,有六、七十位研究員,我們找研究員,最長兩年,也有短期幾個月的研究。研究員沒有任何責任與義務,只是自由的研究,因為基礎科學的研究,題目是很不一定的。這個數學研究所,已經把全世界最好的數學家都請來,我們也挑剛畢業的、優秀的博士,來這兒做研究。

我已於一九八四年自數學研究所退休,現在除寫作、研究,還時常和所裡一起開討論會。

女生也可以唸好數學

問:談談您得意的學生。

答:你說到女生怕數學,其實七○年代,台灣出了好些女數學家,像李文卿、滕楚蓮、金芳容、張聖容等,她們現在都是美國大學裡的教授,很有成就,這證明女生一樣可以把數學唸得很棒。

這幾位女教授在台灣時,都受到九逵(王九逵教授)的影響與鼓勵,這就是我先前所說,好老師很重要。

我在柏克萊加大(一九六○年~一九七九年)時,指導三十一位學生完成博士學位,其中有兩位,是兩年裡修得博士,一是丘成桐,一是Alan Weinsten。

我常講,不要太墨守成規,學生好,論文特別好,何必扣著學生不給畢業?

丘成桐的故事

丘成桐是我把他從香港帶來的,說到這,不得不說柏克萊加大偉大的地方。丘成桐在香港中文大學唸書,但大學畢不了業,因為他不唸其他社會學等必修學分,他申請加大,有很有力的推荐信,校方就要我順道去香港中文大學領榮譽博士學位時(一九六九年),和這位年輕人談談,看看他潛力如何?

科學絕不沈悶

我約他見面,看了他的研究,知道他數學能力強,便鄭重向學校寫了一個報告,學校研究所收了他這個大學都沒畢業的學生,還給獎助學金。丘成桐兩年畢業,前些時候選上中央研究院院士。

問:您一九四八年當選中研院第一屆院士,是最年輕的,這個紀錄,

可是被您的弟子丘成桐打破?

答:哈哈!聽說是這樣。

我的另一個兩年就得博士的學生,現在是柏克萊加大數學系裡,最好

的教授之一。

問:根據您的觀察,現在的年輕人和您以前做學生時,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一樣?研究學問的態度是否有很大改變?您有何建議?

答:科學絕不是「沈悶」的,以前我們的同學,許多是學物理、化學、工程轉系的,現在或許不一樣,可是科學不斷發展、變化,數學永遠有新的領域。

我覺得什麼都是「事在人為」,你現在窮,只要努力,五年後不會還是窮人。任何人,除了重門技術,還要有豐富的常識,人生一定很有意思。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