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第七屆「蹲點‧台灣」大賞,淡江大學曾琪婷、張殷華拍攝「越洋渡日子」影片主人翁梅氏賢一家人特別北上參與典禮盛會)
「施比受更有福」大家都曾聽過,但若非親身Learning by doing實際體驗關懷人群,很難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魔力。「蹲點‧台灣」計畫即是一種「心的體驗」,讓青年學子真正體會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
由中華電信基金會和政大廣播電視學系共同主辦的「蹲點‧台灣」,每年號召全台有志大專青年,走出舒適生活圈前往偏鄉部落蹲點15~20天,拍攝一支紀錄片並同時做社區服務,透過一手服務、一手記錄的過程,體驗學習台灣各個角落的在地文化,感受自己與人、與土地的關係。
日前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辦「2015中華電信基金會 感動傳承典禮」,有四十八位個人參與的同學、十五組學生團隊,前往二十六個地方社區,利用暑假和人與土地談戀愛,於典禮中分享前進偏鄉部落服務與拍攝的「蹲點」感動。
感受人的溫暖,學習成為不自私的人
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詹金達與同校新聞系同學林子濠,前進屏東新來義部落拍攝影片,記錄下經歷八八風災後,原本分散的排灣族加拉阿夫斯系族人面對家園盡毀的傷痛。在重建新來義部落的過程中,有人懷念山上的美麗自由,也有人喜歡山下便利生活,在各種歧見之中不斷溝通、磨合、再團結,展現出家庭的力量。
(圖:金達和夥伴除了協助屏東新來義部落重整文史紀錄,更利用攝影專長替部落拍攝家族全家福照片)
詹金達分享,經過蹲點,讓他們跨出自己的舒適圈,短暫時光所獲得的真心是無價之寶。金達激動地說,「在其他人的眼中或許我幫忙了部落族人;但對我來說,其實讓我深深感受人的溫度,收穫比付出更多,我不再用都市人的角度思考與感受,不再自私,也結交了很多像家人一樣的好朋友。蹲點期間,我們每天和部落家人在庭院聊天、共進晚餐,離開部落時,部落媽媽更依依不捨的塞了好多部落食物到自己的行囊中,就好像每次離家時,媽媽的不捨那般,我深刻感受了如同家庭的溫暖,也重新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真實的溫度。」
認識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
喜歡旅行的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張殷華覺得「蹲點‧台灣」是另一種認識台灣的旅行方式。
她與同學曾琪婷募集了二手相機,帶到台南後壁鄉菁寮村教導小朋友攝影,讓孩子認識自己家鄉的美,並將這些照片沖洗出來為他們舉辦人生的第一場「攝影展」。
(圖:殷華與夥伴和台南菁寮村的小朋友一起舉辦人生第一次的攝影展)
在蹲點生活裡,兩位女孩認識當地新住民媽媽,聽他們訴說來台之初生活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受到菁寮教會協助適應、到現在能夠獨立自主的快樂生活,轉而把拍攝重點轉為新住民媽媽來台生活後從陌生、陪伴、熟悉、包容到滿足的心路歷程。
殷華說,在蹲點生活裡最令人回味的就是新住民媽媽親手包的越南春捲,因此這段「越洋渡日子」的紀錄片即以新住民阿賢媽媽烹飪家鄉菜為主軸,用最道地的越南料理呈現新住民來台融入當地生活的樣貌,與不被生活困境打倒的韌性。她神情認真的下了一個註解:「如果說齊柏林的空拍紀錄片讓我們看見台灣;『蹲點‧台灣』則是讓我們認識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
(圖:第七屆「蹲點‧台灣」所有得獎同學與師長合影)
以自己的力量 決定青春的模樣
中華電信基金會石木標董事長表示,基金會自2006年成立,致力縮短數位落差、創造數位機會,陸續在全台40多個偏鄉部落建置75處「數位好厝邊」據點,提供電腦與寬頻網路,並開設許多免費課程供在地居民教育學習與產業發展。2009年與政大廣電系共同舉辦「蹲點•台灣」活動,將青年最擅長的創意與數位科技等多項資源帶入「數位好厝邊」社區。鼓勵青年學子以自己的力量決定青春的模樣,也為在地創造改變的新契機!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蹲點,不僅是蹲低一點,而是讓年輕人與背景不同的人互動,與人溝通也與土地溝通,學習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眼前的事物;藉由蹲點,看見別人同時也更看清楚自己,打開視野接納與包容不同觀點。」
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幼琍表示,同學們願意利用暑假和人與土地談戀愛,並以日誌、攝影記錄下來,非常難能可貴。政治大學副院長陳儒修認為,每一屆蹲點都是創造改變的契機,而學生也在參與關懷及拍攝記錄的過程中,接受人與土地的滋養成長。許多認同「蹲點‧台灣」的師長更撥冗前來,以行動支持「蹲點‧台灣」。
(圖:荒野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老師親自頒發「青年公益家」獎項)
蹲點服務的過程必定會有困難,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說,無論挫折、恐懼、煩惱,其實都是好事,讓人生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也希望蹲點青年將今年暑假的各種印象與感情深刻記下,這些記憶經過沉澱後,都會成為未來面對人生問題的力量,並期許學子從此開啟「青年公益家」的旅程,透過「蹲點•台灣」所拍攝的影片,可以觸動更多人給自己和台灣這片土地談戀愛的機會,讓每個人都成為改變社會的推手。
決定自己青春的模樣,這一群熱血的大學生,決定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暑假,過一段不一樣的生活。行動之初,期許自己帶著所學與專業技能前往社區、部落服務,注入新的能量。但回家之後,卻深深感受到社區、部落給予自己的比付出更多。對同學而言,蹲點期間無論是多了新的家人或感受到當地小人物的努力,都成就了一個美麗的青春輪廓。感動傳承典禮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又一個故事的起始,「蹲點‧台灣」期待和更多有夢想的青年一起和土地談一場美好的戀愛!
------------------------------------------
這些年輕的眼睛,是否帶你看見不一樣的台灣?如果給你15天,你想深入台灣哪個偏鄉角落,貢獻所長?
現在,你也可以線上參與蹲點計畫。只要進入網站,寫下你的公益理念卡,我們將選出優秀計畫,實踐你的公益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