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識與技能,品德教育是人本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誠如林佳龍強調,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我們必須讓孩子,從五官以外的感受能力,培養人在團體中應有的尊重,讓人與人之間可以和諧的在社會中共存,「我們要的是一種全人教育,以培養身、心、靈為主,十二年國教並非填鴨式教育,而是希望孩子在其中多瞭解自己、善待別人,完成自我,也豐富我們的城市。
做人誠實、待人有禮,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但要培養出這樣一個孩子可不簡單,林佳龍就以親身經驗,分享他的育兒心得,認為品德是一種內化的美德,是必須靠體諒和尊重,慢慢潛移默化、修煉而成,更提醒每一位做父母的,一定要撥出時間,專心投注在品德培養這件事。
建立模範,觸動孩子最深層的感動
許多人都知道所謂品德教育很重要,但關鍵是要大人先做到。
喜歡比喻的林佳龍在談品德這件事,總喜歡以淺顯易懂的例子來比喻:「每個剛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我們大人教他什麼,他就會學什麼,所以,我們要教孩子愛人,他才會愛人,看到父母尊重人,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會尊重彼此。」
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和品性,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孩子除了透過五官來學習,其實還有其他隱性途徑。
「人有五官以外的感受能力,」林佳龍想到自己的成長經驗:「例如“觸覺”就是其中之一,孩子用手去體驗世界,比聽父母講要真實和深刻得多,就像有人告訴你,這張紙是平滑細緻的,卻不讓你親自摸摸看,你能精準感受到這張紙的感覺嗎?」這種觸覺就是孩子感受世界的管道,作為父母的,從孩子出生後就應該注意這一點,問林佳龍是如何處理這一塊?他的答案是,“擁抱“,「擁抱是最好的身教,許多父母不曾擁抱過自己的孩子,孩子長大後也不會敞開心胸,擁抱他人的想法或意見。」
這種模範式教育,就是品德建立的依憑,不僅靠老師及學生共同努力與付出,父母的參與更是不可或缺,所以林佳龍在推動品德教育時,總是先勉勵家長和老師做好榜樣,學校在實施品德教學時,還要不忘多多讚美學生,公開表揚學生的善行或利用經典故事、楷模學習,以樹立楷模典範的策略來進行品德教育,幫助孩子真正瞭解、學習、實踐品德的意涵與修為。
童軍活動與體驗課程
當然,品德培育的方法更是重點,提到臺中市如何進一步把品德教育,落實在學校中?顏慶祥胸有成竹地回答,就是“童軍活動與體驗課程“。
長年致力於教育界的顏慶祥,大加讚揚童軍活動是一種相當好的品德鍛鍊方式,他說,童軍教育是透過自願參加、戶外活動、特定儀典、由做而學等等方法,達成品格培育、技能與知識教導、自我照顧、愛國與助人等教育目的,是一種生活教育,幫助孩子從現實生活中學習如何生活,以及做人應有的態度。
例如有一個煮皇帝豆的童軍課程,就相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不僅跟同學玩得很開心,還能觀察皇帝豆及植物種子構造,在分工準備煮豆子的過程,學會野外烹調的方法,特別是當大家喝著自己煮好的皇帝豆排骨湯,透過「長者先」的禮儀,落實尊師與友愛的品德。
用稱讚代替責備,以關懷耐心等待
教育是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一個全人發展的自己、心胸開朗快樂的自己,而這個自己是每天每時每刻都和社會互動,所以必須建立良好的社會倫理關係,「人非孤立」,林佳龍不忘提醒父母和師長,不在孩子面前爭執,不說不好的話,要多鼓勵孩子、讚美孩子,時時注意身教,並且不斷學習,跟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在一個有品德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有自信的長大,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