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承諾與信用,孕育紅撲撲的蕃茄

可果美和契作農民堅持的在地風味!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5-10-13

瀏覽數 26,400+

承諾與信用,孕育紅撲撲的蕃茄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提起可果美,除了蕃茄醬、鐵罐仔的100%蕃茄汁、歷史悠久的品牌、你還會想起什麼?關心在地農業的朋友往往會補上一句:「他們用的柑仔蜜是正港ㄟ台灣味喔!」感謝這群堅持在地契作的老農,我們才能享受來自嘉南平原的健康與自然。

可果美實施契作逾四十年,和許多農民有深厚情誼。台南埔頂的黃燿煌是代表性人物,從父親黃登合到他接棒,如今兒子黃俊航也加入,三代人種蕃茄的故事,與可果美發展史密不可分。

祖孫三代契作的源頭

走進黃家,大量匾額見證這務農世家的執著。等候我們的,除了現泡好茶、蕃茄汁,還有滿屋子蕃茄阿公、蕃茄阿伯的熱情。

台灣可果美公司成立於民國56年,民國60年起,黃登合便加入首批契作,還在讀汽修科的黃燿煌,放學就趕回家幫忙。當年農民對這家公司還陌生,不敢貿然簽約,更怕交出蕃茄後領不到錢。在眾人觀望中,黃老先生勇敢簽約,完成交貨後如期領款,那年黃家的土角厝立刻翻建成磚房,村民在欣羨之餘紛紛加入契作行列,黃老先生成了該區的代表,至今客廳仍掛著當年可果美致贈的獎牌。

黃燿煌畢業後全力投入蕃茄耕種,更成為埔頂契作區代表,年輕時是大家眼中的蕃茄一哥。蕃茄一嫂也來自農家,懷孕照常下田,她說蕃茄不會等人,成熟期遇上風雨也得踩著泥濘搶收。

承諾與信用,孕育紅撲撲的蕃茄_img_1

蕃茄箱裡長大的孩子

當年家家戶戶都有蕃茄箱,農忙便讓小孩坐在箱內,放在田埂上,一邊種蕃茄,一邊顧小孩。黃代表回憶,夫妻倆下田採收,靠近田埂就逗弄一下兒子,想抱他,得先把農事做完再回頭。一旁的農友附和著,「村子裡很多子弟都是這樣長大的。」

在場農友中,八十歲的劉松日爺爺最年長,契作資歷超過四十年,人生一半以上的時光都和可果美綁在一起。劉爺爺認為現在種蕃茄輕鬆多了,以前大家得從播種開始做起。老鄰居黃榮恭阿伯補充,播種後得拿掃帚將種子掃勻,再鋪稻草,後續還得疏苗。

最怕收成雇不到人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問起種植過程哪部分最苦,老農異口同聲回答「收成」。劉爺爺說,收成需要幫手,以前工資一天二十塊錢,人人搶著做,現在一天一千也乏人問津。人口老化和年輕人外移造成台灣農業凋零,也使得契作人數減少,耕作面積也不斷縮減。

收成苦,不僅在於長時間彎腰採摘,從前無論男女都得用扁擔雙頭各挑二十公斤,現在貨車來到路邊收貨,著實減輕負擔。西港區農會邱憲榮理事長指出,農民很認真,不管苦不苦,只要做得動就會堅持下去。有人贊聲:「對啦!艱苦就是在賺錢啦!」

以承諾和信用相交陪

黃代表的父親懂日語,當年曾聽可果美老闆發下豪語:「你等著看,將來台灣跟農民契作蕃茄的,一定只有我們這一家!」合作後,老先生覺得這家企業非常信守承諾,因此告訴兒孫,我們也要以信用回報對方,於是契作蕃茄成了祖孫三代不變的堅持。

可果美仰賴農友堅持,也不斷改善蕃茄品質,為落實「蕃茄田是第一工廠」的理念,十多年前改採穴盤式育苗,有專員定期巡視種苗生長狀況,農民不再背負育苗的壓力,蕃茄品質也更穩定了。

聊著聊著,黃代表帶大家去倉庫看「骨董」。原來可果美把用不到的舊貨車,優先折讓給有需要的契作農民。這台身經百戰的老貨車,車門上依稀能見可果美的商標。「可果美駛六冬,阮兜接著駛三十幾冬,這台車有夠勇。」黃代表的口氣把大家逗笑了。超過四十年的契作關係,這樣的情誼也很勇,不是嗎?

承諾與信用,孕育紅撲撲的蕃茄_img_2

可果美蕃茄汁的誕生

可果美契作蕃茄是台日技術合作,開發適合台灣土壤與氣候的特有品種,其特色是鮮紅、皮薄、多汁,茄紅素特別豐富,專屬加工用蕃茄,與生鮮食用蕃茄不同。每年八、九月開始育苗,經過一個月,農曆中秋後便能定植。種植採鋪地式不搭棚架,約兩個半月至三個月即可收成。每年十二月底至隔年三月是入貨期,每次採收只摘全熟紅果,之後每隔兩週可再下田採收。

入貨的蕃茄會針對甜度、酸份、茄紅素等進行檢驗,再經過多重清洗、選果、熱破碎,堅持百分百原汁原味,提供消費者高品質的自然與健康。

生蕃茄茄紅素為反式茄紅素,加熱後細胞壁內的茄紅素大量釋放,也轉變為順式茄紅素,更易於人體吸收。可果美100%蕃茄汁採用加熱破碎,與生吃蕃茄、自行打果汁相比,吸收效率更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