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尹明
user

尹明

1993-04-15

瀏覽數 15,450+

經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一般人總覺得「經濟學」深奧難懂,遙不可及。這是誤解,而經濟學者該對這種誤解負一部分的責任。

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寇斯自言,他最重要的一些「理論」都是由日常生活的經驗歸納而得。因此,他認為經濟學者的責任之一,就是設法要把各種精緻的經濟「理論」再還原成老少咸宜的「常識」。

以「成本效益分析」為例,經濟學者認為「成本」和「效益」很重要,但一般民眾直覺的反應是:很多事情是「不能」或「不應該」講成本效益的。譬如說「維持人的基本尊嚴有多少的「效益」?教育是千百年大計,為了培養下一代的子弟,「應該」計較成本嗎?蓋一個七號公園能提供民眾休閒的去處,除了綠化市容之外,還可以改善空氣的品質。這些有形無形的好處,難道能用金錢來衡量嗎?

這些都是很平實、認真的質疑。經濟學家必須要同樣平實、認真地去試著溝通彼此的觀念。在說服自己之外,還要能說服別人。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由我來支配一億元的預算,我會怎麼用?也許有人會花在改善交通設施上,有人會用來調整公教人員薪水,有人覺得該多聘一些國中的輔導老師……。大家意見紛紜,剛好反映出每人偏好不同,這不足為奇。重要的是下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覺得錢這麼花比較好呢?

學問不離生活

這時候各人大概都能提出一番道理,說明自己捨東隅取桑偷的原因(「我認為改善交通比其他的事更迫切」等等)。可是,如果你能說出一番取捨的道理,這不就隱含著你認為「成本」都是一億元的情形下,作某些事的效益比較高嗎?這不就是「成本效益」的分析嗎?

如果現在要花的錢不是二億」而是「千億」或「數兆」新台幣,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在取捨上要更慎重、更精細一些?除了「直覺上」的衡量輕重之外。把不同的議案作「比較具體」的評估然後再取捨。是不是比較能避免犯錯誤?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成本效益分析」事實上就是經濟學者根據專業的素養,用較精確的方式所做的評估。當然,為了能對不同的支出項目做比較起見,成本效益分析往往用「金錢」做為衡量的尺度。因此。有些「無形的」、「間接的」、「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效益在估量上並不容易、甚至在經濟學者之間也有相當的爭議。可是,這只表示要設法使成本效益分析更周全、深入,而不是要捨棄不做。試問,如果不做成本效益分析,預算的配置純粹以主事者個人直覺的好惡為取捨,難道比較好嗎?

事實上,成本效益的觀念不只對政府規畫預算很重要。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也是息息相關。你為什麼要選這個職業?為什麼要買這種廠牌的汽車?為什麼要住在這裡?為什麼要選這款式的衣服?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選擇背後都隱含「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只不過,其中顯然有精粗之別和高下之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