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無商不奸,漲聲四起、無商不艱,掌聲四起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3-04-15

瀏覽數 14,400+

無商不奸,漲聲四起、無商不艱,掌聲四起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一)億萬才稱富翁

台灣社會中的財富差距,愈來愈值得憂慮,「富豪」不再以「百萬」入門,而要以「萬萬(億)」為進身階。根據「卓越」雜誌的統計,首名富豪蔡萬霖,擁有資產一千四百億,前五大富豪旗下的霖園、台塑、新光、和信、遠東五大企業集團的資產總額,高達一兆二千億,約占全國總財富的二十分之一。

從零星的報導上,我們也被在法律邊緣的一些經濟活動弄得眼花撩亂:一筆土地,轉手之間可以「賺」上幾億;一項工程,承包轉手之間,也可以「貪」上幾億,而富豪巨商們逃稅、漏稅的新聞,仍時有所聞,

金錢與權力的結合,更流行於當前的台灣社會。少數從政者,以其政治權力,將國家的資源及重要的職位向有錢者妥協,換取他們的支持。當一些有錢的商人,津津樂道與高官同打高爾夫、同洗三溫暖、同桌大喝酒、同論人是非時,令旁聽者為之心驚肉跳,台灣社會中的「官格」淪落到如此地步!台灣社會中的官商關係竟是如此密切!

對一般老百姓來說,他們無從瞭解高階層的官商關係,但最清楚自己生活上的起伏,近月以來,生活周邊的物價似乎不斷在上漲,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只要有機會,商人又在哄抬價格、錄取暴利。

從大富豪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到身邊物價的上漲,使老百姓所面對的情勢是「無商不奸、漲聲四起」。

(二)「多元化」的可貴

多元化社會的可貴,就在於不再有「一家言」。

當有人認為無商不「奸」時,更有人認為無商不「艱」,近幾年來,台灣投資環境的惡化,迫使中小企業不得不背井離鄉,向外求生存、謀發展。

我曾經描述過台商赴大陸的打拚情景:「他們以罕見的活力,冒著觸犯台灣法律的風險,及大陸人治社會的不確定感,或獨自、或三五成群,來到那個半陌生、半熟悉的土地上,參雜著會賺錢的信心與怕血本無歸的恐懼。」

他們在荒野、在農地、在垃圾堆上建廠房、蓋宿舍、接裝配線、裝發電機,從遍地淒涼的一無所有,到每天幾個貨櫃產品外銷,台商實在是汗水中拚出來的一群「經濟中國尖兵」。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對這些「一窩蜂」的台商,我們應當給他們尊敬,而不是苛責。

再看看另一件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民間投資--台塑集團的六輕及其擴大計畫。這一投資案之塵埃落定,對國內投資意願的提升,將會產生深遠的激勵作用。五年內完工生產後,據估計將提供十萬個工作機會,政府年增稅收十億,並使經濟成長率增加一到二個百分點。

在投資條件優勢逐漸喪失的情況下,台塑企業敢決心投資二千一百億,把根留在台灣,也獲得了社會上無商不「艱」,掌聲四起的另一種讚揚。

(三)「艱」商難消

從整體面來看,對付「奸」商的漲價,不是個別的限價,而是設法增加市場上的相互競爭--包括開放進口、打破壟斷、實行公平交易法。

協助「艱」商的辦法,不是個別的幫忙,而是設法改善全面投資環境。儘管我們樂見六輕終將動工,但政府首長對此案所付出之特別關心與慷慨承諾,怎能做為日後協助企業投資的模式?

值得政府部門切實檢討的是,從這件六輕大投資案中,充分顯示出行政部門應當在相關法令上、主管部門的溝通上,以及投資環境上,做立即的大幅改善。

沒有一個人不瞭解,經濟發展對台灣生存的重要。因此,再有錢的企業家只要正派經管、回饋社會,沒有一個不會得到掌聲,台灣社會沒有「反商情結」,但民意確實是愈來愈強烈的「反金權」。

在民主與法治的時代,「奸」商不容易再出現;但是除非政府有大魄力來改善投資環境,「艱」商卻不會消失。

(高希均所著「大格局」一書已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