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六日,微雨的周末,做了三任工業團體立委的張世良步出立法院側門,這是他立委生涯的倒數第二天。對於以前關心的汽車界利益,是否因他退下立委舞台而少了代言人,「立法院還有很多人嘛!」張世良口氣中有幾許落寞。
缺乏派系大力支持而競選失利的張平沼,被認為政治生命就此結束。另一商業團體立委王令麟更在戰敗後,由父親王又曾宣布從此不涉政治。中途加入一屆職業團體立委行列的莊國欽,則早在選前評估實力而適時打住。
對財經界而言,改變最大的是職業團體立委取消後,檯面上似乎少了立場鮮明的工商界代言人。
昔日的財經立委或退選、或戰敗,企業界開始憂慮,立法院的二屆立委將會如何影響財經法案走向?而社會各界更關注的是,立委改選前高漲的「反金權」呼聲,對開始行使權力的二屆立委,到底能產生多少制衡力量?
新利益團體出現
上一會期,行政院提出二十一項法案,加上立法委員提的四項,二十五件中有四分之一屬財經法案。再往回推,從六十七會期到八十九會期十年間,躺在立法院的法案共有三0六件,交付審查的行政命令三0九件。其中與財經相關的法案至少有九十二件,行政命令一五0件。然而行色匆匆的一屆立委,上一會期共交出通過二十七項法律案,審查完十二件行政命令的慘澹成績,而將一長串待審法案留給二屆立委。
九十名新面孔、六十名老將組成的二屆立委,正在築構新的立院生態,也直接影響台灣未來財經遊戲規則的走向。
過去,每當審查汽車進口關稅,常見「汽車立委」與官員展開拉鋸戰。在汽車關稅降到三0%後,張世良退出立院舞台,被認為象徵汽車界這一利益團體的式微。
但放眼望去,少了職業團體立委,都有更多由地方政經組織、財團支持的人士湧入立法院。
「汽車利益過去了,」國會觀察基金會執行長姚立明認為:「取代的可能是土地、金融、工程等新的利益團體。」
二屆立委中,連任的王世雄和新當選的賴英芳,分別身兼高雄第二信理事、南投信合社理事,另一新科立委郭廷才更擔任屏東東港信合社理事主席。此外,由各地信合社支持的立委也不乏其人,如連任的林錫山、洪昭男、張堅華,新任的劉炳華、郭金生等。
工商界鎖定新目標
「立委受制於地方派系、財團,如何傳達中小企業的聲音?」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施毓龍擔心,他寧願另闢蹊徑,自謀政商溝通管道。去年十二月初,施毓龍就率領了一千多名青創會理監事及員工、眷屬集體加入國民黨,準備爭取十四全黨代表席位。
「以前只有少數幾個人講話,力量反而薄,」連任的劉國昭不以為取消職業團體立委對企業不利:「現在運作好,可以得到同一圈圈支持。」這正點出了今後立院財經法案運作方式的更迭。
基於這一態勢的改變,具實力的職業團體紛紛鎖定新目標,尋找代言人。
向來不缺政經溝通管道的全國工業總會選定前國大代表李宗正、電工器材公會理事長劉國昭(第一屆苗栗區域立委)兩位國民黨籍全國不分區代表為代言人。
「誰都可以找,因為他要選票!」擁有萬餘名會員的石油工會理事長康義益(康寧祥之弟)反而認為,勞工界要找代言人,選擇空間很大。
二屆立委選舉時,石油工會就透過各地會員推薦而選定重點支持對象,用會刊介紹、組成國營事業勞工服務處、與其他國營事業工會串連的方式助選。康義益列舉支持對象包括:謝深山、饒穎奇、許國泰、何智輝、彭百顯、林壽山、王天競、吳德美、陳哲男等,「只要幫過我們的,我們都支持他。」康義益說。
由新一代企業界組成的工商建設研究會,則採取更制度化的方式,向立法院搭建橋樑。在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三大政商團體環伺之下,工商建研會獨樹一格,成立了國會議事委員會,準備「制度化」地與立委打交道。第一個跨步便是著手整理與財經相關的法案、政策,預備在三月底擴大邀請全院立法委員和助理,就所有重要法案溝通。
「不希望這些立委因為不瞭解相關背景,造成思考偏差,引起難以挽回的後果,」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吳思鍾舉例,前個會期立法院就男女工作平等法召開公聽會,有位立委曾提議增加一項讓家中有兩個月以下嬰兒的女性勞工,得以於餵哺時間回家哺乳的法條。事後他以該項法條將影響生產線工作,詢問這位立委時,這位立委才說:「你怎麼不早講?」
立委究竟為誰發言?關心那些財經法案?戰士、鋼砲、鏢客……,在哨聲中開始各自聚攏。
爭逐召集委員新人輩出
以二屆立院第一會期朝野兩黨立委參與委員會意願登記情形來看,九十七名參加登記的國民黨籍立委在內政、經濟、交通、財政委員會出現大爆滿;民進黨初步調查立委意願時,也有十七人表示對內政委員會有興趣。
另外,有意角逐召集委員的,更是新人輩出,國民黨籍立委中除了國防、教育和法制三委員會登記召集委員會者為舊面孔外,其餘八個委員會共有十一個新人相爭。自稱對財經事務「什麼都懂」的彰化縣立委游淮銀,更是一口氣登記下經濟和財政的召集、程序委員。
立院新鮮人爭奪召集委員席位,改寫國民黨立院運作倫理的現象,早在上屆立委後期出現。當時的新科立委王令麟,便曾連任兩個會期財政委員會的召集委員。「召集委員的角色,已經不只是安排議程、擔任會議主席,他可以直接影響一個法案。」一位部會的國會聯絡人說。
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國民黨籍立委如何安排、布局,頗令立院黨團費心思。
相較之下,民進黨團的整合較為順利。一月中,立院黨團先修改組織規程,讓無黨籍的宜蘭縣立委陳定南正式成為民進黨團成員。過完舊曆年,民進黨排出攻取十個委員會各一席召集委員的人選,其中只有陳唐山、姚嘉文為新科立委,其餘八人都是議場老將;經濟、財政、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分別由許國泰、彭百顯、葉菊蘭出馬爭奪。
除了依審查法案類別各自歸隊外,二屆立法委員更將出現不同的排列組合,有依意識型態的、有以議題導向的、更有以共同利益為主的結合形式。以上屆立委為班底的各次級團體正加緊向新進者招兵買馬,形成以政治意識型態為縱軸、公共政策為橫軸的多元而複雜的次級生態圈。
也因此,社會大眾關心的「錢換權」、「權換錢」,不再是赤裸裸進行,「以前每一個人都是王,一個人可以對一個部會產生影響,」姚立明觀察:「現在單兵作戰沒有了,而是一個個族群的問題。」姚立明認為,立院生態趨於複雜,使觀察面向更加困難。
組織幕僚影響立委
「經濟領域是異中求同很好的領域,」工商建研會國會議事委員會主委胡定吾認為。也因此,儘管在政治意識型態上,他們不能認同於民進黨或不敢觸碰國民黨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卻也希望能夠取得民進黨團,及國民黨內財經理念相同者對相關法案的支持。
值得觀察的是,政、經籌碼交互為用的情形將更熾熱。在開議之前,就上演了一場以財經議案、政治籌碼交互運用的好戲,將立法院這一政治機器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月十八日,立法院延會審查通過證交稅率降低為千分之三。二月一日正、副院長選舉,劉松藩在立委二度投票才過關,而王金平卻一次過關贏得副院長寶座。非主流立委大力支持,被認為是王金平勝選的關鍵。「他(王金平)讓證交稅案通過,非主流靈魂人物翁大銘讓他當上副院長,」一位立法院資深記者觀察。
而先前,反對彈性證交稅率,主張復徵證所稅、取銷證交稅的民進黨籍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彭百顯等,卻始終未對此案表示意見。「冷眼看國民黨狗咬狗,這是策略應用,」一位民進黨立委助理說。
稍早,在審查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案時,民進黨則與國民黨非主流派成員互相呼應,大幅提高免稅額、扣除額。事後被民進黨認為這一仗建立成功模式,發揮了在野黨制衡功能。
「政治角力場有時要鬥智,對某一法案有時不一定要反對到底,」曾當過縣議員,二度連任立委的翁重鈞則分析:「以後會重演更多地方議會分分合合的模式。」
「對財政法案不是靠透徹理解,而是靠政治互動,」一位資深國會助理赤裸裸地點出國會生態,「社會大環境就是這個氣氛,立委也沒有勇氣超脫。」他認為。
立法權擴張或扭曲的陰影逐漸攏上,對財經法案直接產生影響。一連串減稅法案通過,就令學者憂心未來政府財政負荷。「這是行政部門不團結、執政黨員不團結的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凱指出:「以為替老百姓省錢就是好事?」
國民黨籍的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洪昭男對最近立委通過的減稅法案也期期以為不可;彭百顯則解釋「減稅」是民進黨階段性訴求,「國民黨貪污的都抓完,我們也願意鼓勵人民繳稅做很多事。」
組織幕僚群影響立委
經濟問題可以有階段性的解答,甚而被當做政治議題的工具,是學者最憂慮的。「究竟是政策辯論或是政策關說?變得很難去區分。」姚立明也擔心。
在這樣的氛圍下,企業界希望立委求同存異也更形艱難。
學者認為,國民黨以黨領政的運作模式在新立院也將更加速瓦解,逼使行政部門與立法院的溝通模式必須重新塑造。
「以前行政部門會送優先法案給立法院,而透過黨部處理,」一個部會的法制組人員即指出:「現在行政院都要求各部會自行跟各委員會聯繫、運作。」強勢的立院逼使行政單位必須挺腰硬戰。
二屆立院第一會期被認為仍由政治議題主導,「政治一定會延伸到立法院,」新科立委王建瑄就以悲觀的語調說:「政治問題不解決,國會很難順利運作。」
「國民黨員如果更團結,在議事管道裏就可以正式得到支持,」不分區立委劉國昭心有所感地說。
私利與公益平衡的問題,是二屆立委最深刻的考驗。
三屆立委實在是我們的希望所在,」工商建研會負責蒐集、整理相關法案的新光紡織總經理胡僑榮,剴切道出期望:「好的立委、好的立法院、好的立法。」
一位行政體系官員也指出,專業立委必須要有關照全面的能力,「不要一個法案突然修正一個條文,都事後引起很多後遺症。」
一些人願意回到原點,將立法院導入良性循環。馬凱建議工商建研會等企業界結合專家集思廣義,提供完整剖析的法案給立法委員,「立委的權力來源,一是民意、一是智慧,」馬凱說:「給他專業知識,就是給他智慧。」
在選舉時因公布立委問政成績單而引起毀譽各半的國觀會,未曾放棄監督國會的目標,反而更思落實監督的品質。姚立明指出,在二屆立院開議前,國觀會便積極邀約政府官員、學者、立委座談,希望建立一套客觀檢驗立委問政品質的標準。「你將來準備怎麼做?」、「你認為我們怎麼做你才服氣?」姚立明希望從溝通中尋求解答。
集體墮落抑相互牽成?
面對急待整頓的國會運作倫理,國民黨籍立委翁重鈞建議,政黨協商的制度一定要建立。
此外,也勢必要訓練專業化的委員會。「各人在參加各委員會之前,都要被慎重地評估:有幾個會期在裡面?開了幾次會?」翁重鈞冀望:「各個專業委員會少了旁人湊一腳,就有很充裕的時間討論,甚至交叉辯論都可以。」不過,他也承認這股自我約束力量的形成,要委員有共識才行得通。
對未來立院金權政治走向,有人樂觀,有人悲觀。
樂觀者以為,不同利益團體彼此監督,力量會互相抵消;悲觀者認為,派系掣肘,將影響專業、議事倫理,而派系紛爭,將拖垮行政政策、送審法案。
集體墮落或是互相「牽成」,選民在等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