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目前陷入嚴重水荒,不僅遇到十年來難得一見的旱象,水庫因泥沙淤積的水資源匱乏,更成了嚴重缺水的關鍵。缺水最緊急的石門水庫,也即將實施第三階段限水,以「供5停2」的方式供水予板新、桃園、林口等區,受影響用戶近百萬。
在梅雨季正式來臨之前,如果持續未有舒緩旱象的降雨發生,供水的限制恐怕會更高。事實上,台灣降雨量其實十分充足,不僅四面臨海,又有颱風能帶來龐大雨量,應不至有缺水的問題。但不易保水的地形與水源區水土保持不佳,都成了嚴重旱象的關鍵。
現在,缺水的問題不只台灣,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南美洲的智利與巴西,因為聖嬰現象與全球暖化,目前也正面臨嚴重缺水的考驗。聯合國報告甚至指出,在2030年,全球的供水量將減少40%,屆時引發的「搶水大戰」,嚴重程度恐怕令人難以想像。
中南美洲雨林資源豐沛,數十年都未曾出現過嚴重的旱災,不禁令專家斷言,肇因為熱帶雨林的過度開採與砍伐,大地溼氣被影響而減少降雨量。
水資源的缺乏,將不是只有不能洗澡、不能沖馬桶這麼簡單,這牽涉到龐大的利益,包含一切需要大量用水的重工業與農業。
《Policy》報導指出,因為缺水,銅礦業的開採目前已面臨空前的危機,該國的銅產量占世界的1/3,當局已開始籌措海水淡化廠的建設,以因應日益嚴重的水旱。
報告指出,十年內將有48個國家,將近30億人受到水資源缺乏的影響,而對於其中屬於開發中的第三世界國家,恐怕會因此爆發水資源戰爭。因為當缺水到面臨生命的威脅時,多數人會為了捍衛自己的資源而戰,並成為國際間的問題。
實際上,地球上的水並沒有被有效的利用,大部分的水都隨著降雨,而順著河川再流入海洋中。在全球水資源中,海水占了97.5%,淡水僅有2.5%,而在這2.5%當中,僅有1%是被充分利用的。
在富裕的國家,因為有足夠的管線、設備可以將乾淨的水輸達到各個城市、鄉鎮,但在落後的國家,常常在偏鄉都無水可用,衝突往往因此發生,例如1967年的以阿衝突,以及2000年的蘇丹內戰。
回頭看看台灣,我們幸福的享受超低水價,也從未發生過因缺水而引發的戰爭,但因低水價而寵壞的浪費、不珍惜水資源的揮霍習慣,成了「水不夠用」的最大幫兇,這當中包含了需要大量用水來冷卻機械的重工廠、以及游泳池、洗車業者。
除了期待老天爺盡快降甘霖外,我們該想著如何能在有水用時想著無水之苦,才是能節約用水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