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記者就像是個榮耀的職業,他為民喉舌、傳達重要的資訊與觀念,也擔任揭發政府的第四權,去挖掘真相、報導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在20年前,新聞媒體開始蓬勃發展的年代,當時的記者人人尊重,也不會有人懷疑記者的專業與態度。
只不過,時過境遷,現代的記者似乎成了網友、鄉民調侃的代名詞,許多如「妓者」、「媽媽說不念書就會去當記者」、「記者快來抄」等話題,都再次貶低記者的深度與高度。對於大部分真正對新聞有抱負、想法的年輕記者,往往也因為這股世態而被他人看不起。
到底這20年間,記者這行出了什麼樣的轉變?為什麼同一個行業,會有如此大的落差與分別?在資訊普及與網路時代的興起之下,如果不思轉變,恐怕記者所面對的抨擊只會愈來愈大。
在新聞業界,大部分記者都還是保有正直、實事求是、追求真相的精神來報導新聞,但少部分記者的行為,卻不斷拉低記者素質。以下為4種記者最為人詬病的行為,也許唯有減少這種情勢,才能讓記者挽回聲譽,拉抬自己的聲望。
1、隨便抄襲就成一則新聞
PTT是許多鄉民樂於在網路上分享生活大小事、「爆卦」的平台,但也卻成為記者最愛抄襲、拼湊的來源之一。我們常常看到許多被「推爆」的文章,幾個小時後就變成一則新聞在電視、網路新聞中播報,且新聞畫面全是鄉民PO出的照片與網友的回文,頂多再補拍一些街頭訪問的畫面,增添民眾的看法。
問題是,許多人都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一樣的訊息了,為什麼還要重複看一次記者包裝過的內容?雖然說,不是每個人都會上PTT,也有許多年紀大的長者不知道網路之趣聞與趨勢,但這種像是交差了事的新聞,早已嚴重損害記者的專業。
2、強調無意義的獨家
「獨家」,原意在於自家獨自掌握某一個重大消息或議題,且在競爭對手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報導,用以彰顯自身的專業性與效率。但最近的新聞媒體,開始把讀者的投書爆料當成獨家新聞,並且把該新聞放在最重要的版面或頭條。
長久下來,不僅每天都在播垃圾獨家新聞,毫無營養的內容,也令觀眾覺得「看新聞就是浪費時間。」
3、炒作、追求收視率
「新聞綜藝化」,該是現代媒體最普遍的現象,為了追求收視率,強調聳動、吸引人的標題,往往在議題的炒作上,媒體常常會在某些小事(尤其是名人八卦)大幅度的強調報導,且每天更新進度、疲勞式的轟炸,讓人不想看也難。
也正因為如此,重大的國際新聞被忽略、關乎民生經濟生活的政策改革幾乎沒有版面,跟過往閱讀新聞獲取新知的現象差別甚大。
4、未經查證而猜測報導
許多報導因為未經查證,只依據輿論與臆測所杜撰的報導,似乎在現代社會經常上演,因為記者的一篇報導,害得家破人亡、被害人身心受創的場面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這種因趕時效、聳動頭條的急就章報導,其實在無形之中,記者用「筆」所侵害的人,可能不亞於窮凶惡極的罪犯。
─────────────────────────────────
如果記者想要挽回從前的聲望,最重要的,當先解決以上經常會發生的各種問題。
除了從記者根本做起外,編輯、主編的審稿也變的益發重要。如何維持媒體應有的專業與高度,不同流合污的一昧追求收視率、點閱率,才是挽回記者尊嚴最好的方法。
事實上,還是有非常多專業、認真負責的記者,每天日以繼夜的報導正確、真實、重要的事件,透過多方面的採訪、查證、調查來完成每一篇報導;也有不少媒體,是真正值得全民去閱聽、信任的。如果因為少數記者的行為而以偏概全,只是更埋沒他們的努力與付出。
(圖片來源:freestockphotos、rnes、PTT、kanadavil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