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世界金融在隱形革命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2-11-15

瀏覽數 10,750+

世界金融在隱形革命
 

本文出自 1992 / 12月號雜誌 吳舜文傳

九月中,倫敦的空氣涼颼颼,西敏寺的英國財政部官員卻連續一個多禮拜,每逢匯市開盤就熱汗直流,汗滴的速度跟英鎊下滑的速度成正比。

其實不只英國,對所有歐洲共同體,甚至日本、美國的財經官員,今年九月都是一段難忘的時間。這些動輒掌控幾百億美元的人,切身感受到一項事實--全球資金串連的程度,已超越政府的力量。

巨大的精靈

從九月初開始,歐市的官員就好像在與一個隱形巨人大戰。

有人估計,歐體十二國政府為了穩定各國貨幣的幣值,在一個多禮拜的金融混戰當中,至少花了三、四千億美元企圖影響市場,可是投下去的錢,很快被更龐大的市場資金蓋過;甚至英國政府在四小時內連續兩次提高利率,也無法阻擋投資人瘋狂賣出英鎊。

「來自世界各地,每天有兩、三千億美元的資金,透過股票、債券、基金、銀行存款在歐洲流動,」一位歐洲金融業者指出。

外匯市場的電子看板數字閃了一下,卻可能是全球各地不知名的投資人,在一分鐘前決定他們要把幾百億元放在利率較高的德國。

「這些資金好像黑洞一般,十二個政府集結的力量也會被吸得無影無蹤,」一位歐體官員如此形容。

歐洲的故事,顯露的是十年來金融國際化所產生的力量。

八0年代初期,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為了刺激景氣而解除了金融管制,資金進出國界不再受限制。誰知,這部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全球資金在十年內匯集成一巨大的精靈。

「猜猜目前全世界每天的外匯交易量有多大?」在一場演講會上,一位OECD官員做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模樣。不過也難怪,因為答案是:每天九千億美元,相當於台灣年國民生產毛額的五倍。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近期的統計也發現一些驚人的數目,例如:一九八二年,國際債券的交易金額為二五九0億美元,一九九0年,金額已成長到一兆六千五百多億元,顯示許多國家投資人的錢,都跑到國外的債券市場。

芝加哥大學教授寇克比喻:如果十年前全球的資本流動量像一棟平房的話,那麼今天它已擴展成為一百多層的連棟摩天大樓。

金融管制的解除也刺激了八0年代中期的企業跨國購併潮流。

目前稱得上全球性的企業已達三萬五千多家。許多企業擁有外國公司股分,賺得的錢又轉投資到第三國公司,最後可能再以外國資金身分,回到國內投資。

根據研究,現在英國公司每賺兩塊錢,就有一塊錢來自海外。

熱錢轉戰海外市場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個人的資金也有類似的趨勢(如圖一)。

台灣外匯管制的解除不過四年,目前已面臨資金外流問題,根據金融界人士觀察,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國內股票市場獲利有限,投資人紛紛轉戰海外市場。「雖然缺乏具體數據,但即便是過去大家不熟悉的歐洲金融市場,來自台灣的投資金額年成長率絕對超過一00%,」台北一家海外共同基金投資公司的主管指出。

資訊科技的應用,更加速改寫這一頁歷史。

十年前,美國排名前三十五的銀行,花在資訊設備的成本不過幾千萬美元,去年一年都高達一百四十億元。

從全美證券業者協會的股市行情自動報價系統(NASDAQ),到德國的國際銀行資訊系統(IBIS),電子科技創造了二十四小時的金融市場。全球連線的電子賬本,使民間資金不再需要等候本地銀行開門;白天、晚上,五大洲那裡有利潤,一通電話,資金就越洋撲殺而去。

經濟學人雜誌在最近的一篇調查中指出,七0年代,一個美國投資人想購買英國的債券,平均所需花費的手續時間要四天,到目前,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

現今流通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已不是鈔票,而是林林總總透過電腦網路交易的股票、債券、中長期外匯等可以二十四小時買賣的有價證券。

以住在香港的張約翰為例,五年前若有人告訴他:買張墨西哥股票。他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墨西哥只是個觀光地點呀!但今天,透過經紀商,他買了四千美元的墨西哥股票,每天打開電腦的電子看板,研究如何在墨西哥賺錢,不受香港與墨西哥十四個小時的時差限制。

「現金交易占目前全球金融業務的比例不到七%,其他全都是數字在電腦上跑來跑去。」IMF一名官員指出。

重新定義貨幣

「錢」的定義也跟過去不一樣了。

按照世界各國通用的貨幣定義,一般人熟悉的現鈔、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支票等,不過名列第一類、二類的貨幣之內;而根據政治大學國貿研究所所長林柏生指出,金融業因為電子化創造了更多種類的金融工具,貨幣的分類項目已擴大到十八大項左右,例如信用卡現在就正式被畫入貨幣之列。

「透過電腦大量處理資訊與分析的能力,我們更能正確評估各種新的金融工具的價值與風險,也使它們被賦與過去只有鈔票才具有的貨幣地位,」芝加哥大學教授寇克指出。而且由於這些新貨幣買賣更自由、更具隱密性,也使資金的動向更不易掌握。

IMF的報告指出,若是未來全球的金融、產業再更進一步結合,恐怕連現在衡量一國國力的「國民生產毛額」(GNP)計算標準都要改變。

也難怪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葛林史班今年十月訪問日本時,會對東京的金融業者大嘆:「從書寫賬面到以秒計的電子賬,常使我們這些老頭子失去了方向感。」

和他有同樣感覺的不只一個人。

「歐洲貨幣系統的耶利哥城倒了」,九月中旬,歐市數種貨幣像流星般地貶落時,歐洲共同體位於布魯塞爾的辦公室裡,一位焦頭爛額的官員喃喃地說了這句話。他引的是舊約聖經記載一群以色列人圍著敵人的耶利哥城走了七圈,城牆應聲而倒的故事。

只不過,這一回繞了七圈的,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全球投資人的資金;應聲而倒的,則是政府相形單薄的力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