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後,台灣創造許多經濟奇蹟,減重也可以成為世界奇蹟。衛福部國健署從2011年,推動全民減重運動,三年來共有230萬人次參加,一共減去330萬公斤,平均一人減少1.5公斤,引起國際矚目。
小進步工作室創辦人羅智強在論壇開始,就提到自己去年三個月內,減重8公斤,連曾一起工作六年半的馬英九總統都認不出他。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聯合國將慢性病防治列為重要工作,肥胖就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以國人十大死因來看,有八項和肥胖有關,而乳癌、大腸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肥胖。
怎樣算肥胖?邱淑媞說,國際認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24之間是正常,但亞洲人超過23就算肥胖。台灣和亞洲國家比較,每兩名男性有一人肥胖,每三名女性有一人肥胖,四名兒童就有一人肥胖,情況嚴重。
因此,國健署從2011年開始推行減重運動,深入22個縣市,也設立減重諮詢專線0800367100(367100的台語諧音「瘦下去要動動」),設計15分鐘運動操,放上網路供人學習,還集結機關團體、學校、企業和社區,大家一起揪團減重,喊出「揪團捐油、小額減重」的口號,希望號召60萬人參與,可以減去60萬公斤。
該怎麼減重,又不復胖?邱淑媞建議,除了訂定減重目標,還要每天量體重,注意飲食內容,少吃含糖飲料,利用上班空檔做15分運動操,多搭大眾交通工具或自行車,掌握B(bike)、M(metro)、W(walk)三項原則,就可維持理想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