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兩性作家吳娟瑜,曾經寫信給媒體主管「近日因家母失智住院檢查,以致我的生活秩序亂了…」。大約十年前,吳娟瑜與家人開始感覺到母親反應變得比較遲緩,還常常喃喃自語、惶惶不安地說,「怎麼會忘東忘西?」
吳娟瑜儘管知名度高,從不避諱談論失智症的母親。一路看著母親生病、退化到不認識自己。吳娟瑜說,有一段時間因為手足誤會,她看不到媽媽,在經常被放鴿子的情況下,只有在夢中和母親相遇,通常這樣清晨醒來之際,淚水早已沾濕了枕頭。
一年後,吳娟瑜終於見到媽媽,已經重度失智,同時還癌症末期。吳娟瑜說,有時夜裡睡在母親身邊,聽見她急促的呼吸聲,看她身體不安翻轉,「自己實在是悔恨交加」,希望自己能再為她做點什麼。
一路走來,吳娟瑜體認到預防重要性,未來不想變成孩子的負擔,讓她開始努力維持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學習跳街舞、木箱鼓、游泳,每週至少看三場電影,隨時保持健康的狀態。
像吳娟瑜這樣的照顧失智者家屬,真的是忙到不行,常常要大街小巷尋人,要不就是剛剛講的後一秒鐘就忘記。如何預防失智,甚至進一步將失智情況減緩,要從飲食運動等方面著手。
在飲食部分,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說,每天3餐如果都能採用地中海式飲食方法,主要需多攝取蔬果、未精緻穀類、豆類與橄欖油、適量的咖啡因,少量的紅酒;肉類則以魚類為主,盡量減少紅肉類,均衡飲食,不過量,少油、少脂為主,而能有效預防失智、心血管疾病。
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建議,運動是最好的預防方式,每週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持續12週有助於改善個人認知功能,建議多做體能運動及參與各類認知活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主任甄瑞興說,多存腦本,增加人際互動十分重要,多參與社交活動,罹患失智相對風險可下降四成,建議民眾保持至少每週1次社會參與,有助於增加大腦血液灌流量,以達到降低患病機率。
失智症離我們很遠?錯!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研究調查顯示,2013年世界約有4440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年新增770萬人;台灣地區失智症相關文獻盛行率5%。
衛生福利部2013年底統計指出,台灣目前失智人口約19萬人,而台北市就占了近1/10,估計約1萬7000人至1萬8000多人,但經由篩檢登記才400多人,顯見仍有未被診斷出來的失智患者。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近期推出《慢跑爺爺》,用30分鐘的微電影敘說失智症患者的真實生活以及家屬的反映,故事逼真,不少人看完流淚。(影片如下頁)
《慢跑爺爺》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