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月經量大、疼痛、腹部腫塊,多半是子宮肌瘤作怪。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20%有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如果症狀嚴重藥物治療不理想,就要考慮開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利用針上艾灸加上中藥調理,子宮肌瘤從19公分縮小到8公分,同時也不再腹脹和腰痠。
超過40歲的女性,有約五成的人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大部分是良性,由於沒有特別症狀,通常是在健康檢查中發現。
台安醫院副院長周輝政說,有些人有經血過多、腹痛或是頻尿等症狀,但卻不注意;門診中曾有一名40歲左右的婦女,因一次經血量過多頭暈就診,進一步檢查發現子宮已經像哈密瓜一樣大,至少3顆子宮肌瘤,最大的超過8公分,若月經量再多,隨時可能休克,長期貧血也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西醫治療依症狀程度,由醫師評估是服藥還是手術。台北長庚副院長謝燦堂說,子宮肌瘤不管它也會變小,但也會變大,通常5公分以上就要留意,以免變成惡性腫瘤,大到10幾公分壓到膀胱或是會影響到直腸等器官可以考慮開刀。不過,開刀也不是一勞永逸。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利用腹部針上艾灸加上中藥調理,已經治療十多個個案,效果都很好。一名57歲的日籍婦人,因為怕開刀,所以從30歲開始忍受腹脹、腰痠、經血過多之苦,就診時肌瘤已達19公分。
周宗翰說,平常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會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該名患者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經、肝經等腹部穴位,艾粒溫通氣血,改變子宮腔體環境,加上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調理,子宮肌瘤縮減至8公分。不過,要使用此療法前,首要確定子宮肌瘤不是惡性腫瘤。
周宗翰提醒,有家族史或是肥胖婦女,是罹患子宮肌瘤的高風險族群,要少吃肉類以避免過多環境賀爾蒙,多吃綠色蔬菜,但是切記盡量煮熟避免生食,同時避免在就寢前吃水果,因為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宮體變寒,下焦氣血循環變差,會使子宮體環境更適合子宮肌瘤的成長,有肌瘤體質的人可找尋求中醫師協助改善體質,平時更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會有效地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