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的夢土,加州則向來是夢土中的夢土。
和二百年前驛馬車往西部淘金一樣,從美國國內、墨西哥、世界各地,人不斷湧進加州都會圈,想在這兒找到一切夢想的組合:賺錢的機會、良好的氣候、近郊迷人的小洋樓,隨時可以驅車前往海邊。
現在,燦爛的加州夢卻開始褪色。
住在聖地牙哥,經營商業不動產的賴喬拉,最近考慮將他年營業額五千萬美元的公司,遷往亞利桑那州。
以前在好萊塢開工作室的吉亞,則已經付諸行動。搬到奧勒崗山腳下的新家,他深深吸了口氣:「感謝上帝,我現在可以和正常人住在一塊兒!」
在他之前,已有五十一萬人,在十二個月內「逃離」加州。
雖然每年仍有五十七萬人移入,加州都會圈迷人的特質卻在一點一滴的消失。悲觀人士認為,加州已在連串的環境、財政與社會問題中走下坡。
過度膨脹的沮喪
聖地牙哥論壇報編輯摩根指出,許多人對這裡期望太高,是加州的致命傷。「這裡存在著由過度膨脹的夢想所產生的沮喪。」
加州的問題很簡單:它吸引了太多人,以致於超過其所能承受。
這裡的人口,在十年內,從一九七0年的二千萬人,增加到近三千萬人。
跟著人而來的是空氣污染。
每天二千五百萬輛車子,在連接加州幾大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上,來回吞煙吐霧。許多學校的足球隊把練習的時間排在晚上,以便等傍晚的微風吹散污染的空氣。
一九九0年全年,加州聖加貝谷市就經歷了二十八次一級空氣惡化警報;有幾次甚至嚴重到能見度不到五百公尺。
城市不斷往郊區延伸,房屋的價錢也愈來愈貴,人又得搬到更外圍才買得起房子,每天往返市中心通勤的時間也不斷增加。
許多小市鎮在偏遠的郊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裡頭住的都是年輕、付不起高房價的家庭。泰美庫拉鎮就是當中的一個,它的人口在五年內增加了一倍。
每天清晨四點,鎮上的燈就一盞一盞亮起。五點,天色還未全亮,一輛輛的汽車已陸續滑出小鎮,開上高速公路。從泰美庫拉鎮到聖地牙哥市上班要花二個小時,到洛杉磯二個半小時。
連監獄都不夠住
猶如炸彈開花般的人口成長率,使得加州的土地與水資源相當緊張。幾乎每個市政府最迫切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
有個地區的居民自願增稅,以籌措兩千萬美元,買下一片土地。當地的市議員指出:「在南加州,開放的空間已成為生活品質的象徵。為了避免這塊土地上住太多人,我們只好先把它買下來。」
人太多,公共設施不敷使用;人太多,每年多出二十萬學童,學校也不夠;人太多,甚至連監獄都不夠。
聖地牙哥因為監獄大爆滿的關係,警察對於一些皮毛性的犯罪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你是開槍打死鄰居,就得坐牢;如果是恐嚇、毆打鄰居,回家去吧!」一位警官如此描述。
過去一年來,加州經濟成長完全停頓,可是都會圈內人口對各項建設、服務的需求卻增加了一一%。
要改變加州的命運,加州人的習慣、胃口以及期望都需要調整。
為了疏解交通的壅塞,一個人開一部車的習慣,必須改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大家庭式的住家,必須成為建築的主流,以適應高密度的城市;未來學者西柏預測:「每個人可能都得擠到公寓裡頭去住。」同時,高級住宅區也要更開放的容納中、低收入的家庭。
「加州,不再是個完美的世界!」西柏感歎道。
對於加州人而言,失去一種與眾不同的驕傲感,可能是他們加州夢醒後最大的痛苦。(取材自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