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六二年的一場白糖市場爭奪戰中,郭鶴年以一家私人公司擊敗一個「國家」。他從印度低價購入白糖,阻止了中國大陸侵入東南亞市場的野心,因此博得「亞洲糖王」之名。
這位以賣白糖起家的亞洲成功貿易商,壟斷了馬來西亞八○%的白糖市場及國際市場交易量的十分之一。
目前擁有至少兩百億新台幣資產的郭鶴年,也是亞洲香格里拉旅館集團的負責人,主要經營觀光旅館、船運及建築等行業。他的主要事業基地在香港,被香港人稱為「東南亞天王級人物」。
並非白手起家
這位在馬來西亞名列十大企業家榜首的馬籍華裔商人的出身,跟大部份成功華人企業家不同,他並非穿藍衣黑褲白手起家打天下,也不是目不識字的白丁。他接管父親遺下的事業時,已有三萬多美元資產,當時他只有二十五歲。
郭父著意培養這個兒子。郭鶴年在馬來西亞唸最好的學校-新山英文學院,他還是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生。這家著名學院也培養出了新加坡總經李光耀及馬來西亞前任總理胡先翁。
六十三歲的郭鶴年,外貌比實際年齡年輕十歲。他溫文儒雅,嗜好古典音樂,常贊助音樂家到香港開演奏會。
他的時間和精神全力投在事業上,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小時。他回憶剛開始經營生意時,資金不夠,所以需要加倍勤奮。「兩年的工作在一年內完成,」是他對自己的期望。他的屬下形容他「像個總司令,但不會向將軍們透露未來整體的發展計畫」。在個別的領域裏,他倒是相當能授權給高級職員。這種尊重員工的處事原則,鼓舞了工作效率。
長久以來,郭鶴年一直深藏在他的企業王國內,一直到馬來西亞政府的第二大夥伴,「馬華公會」總會長陳群川的「泛電」公司惡性倒閉,陳群川被新加坡政府以「非法商業罪名」扣留,郭鶴年挺身而出,慷慨拿出二千萬元新幣(三億多新台幣)現金保釋陳群川。當郭鶴年保出陳群川時,許多年輕記者都還不認識這個糖王。
涉足多種行業
郭鶴年跟政府及政要、商界鉅子的關係非常良好,其交際力滲透東南亞各國,遍及各政黨及不同的種族。尤其在馬來西亞最顯著。他跟執政黨中代表華人的馬華公會關係很密切,現在仍是馬華前總會長陳群川的債務擔保人。
馬來西亞最大的銀行-土著銀行,郭鶴年是創辦人之一,該銀行設立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分配馬來人與華人的財富。他並和現任財政部長達因-馬哈她總理最紅的親信,合作過,他們聯手創辦了一家馬法銀行,買下法國在馬來西亞的公司。
在一九六○年代,他與馬國政府合資開設國家船務公司。一九七○年代又合作建築包括第一流的旅館、辦公室和會議中心在內的綜合式大樓。他的哥哥郭鶴舉離開商場,進入馬國政府擔任外交工作,也是他的家族駐吉隆坡的代表。
郭鶴年很早就顯現他經商的才華。二十歲那年,日本佔領新加坡,他已在做批發白米的生意。戰後,他機靈的設法求得好機會,在英國大貿易商下游當中盤商。
一九五七年,馬來亞獨立,他又抓準這次政治變動良機,把地盤轉回馬來西亞。一九六○年,他的雄心不只是做大盤商,也想當馬來西亞最大的煉糖商。當時他得到珍貴的經營船運執照,擁有自己的運輸船隻,用貿易賺來的資金轉做金融,並買下大片土地做地產生意和建築旅館。
香格里拉是標誌
六○年代及七○年代的東南亞,對所有從事日常用品的貿易商來說,是個豐收年。日用品的好價錢,使出產商和產地國變成大富翁;多變的市場也足以使部份投機商成為暴發戶。這時郭鶴年獲得合約,供應米和白糖給印尼。一九七三年,他看準白糖價格會高漲,當西方家庭主婦驚慌失措的搶購白糖時,他在香港的公司已堆集豐盛的財富。香港法律規定,私人公司不必公開資產、盈利,故無法獲知盈利額。
亞洲糖王就是在這個期間崛起,他的關係公司很多,大部份卻很小,錯綜複雜的聯結關係,畫出來像幅大迷宮圖。他的公司也像暗礁,藏遍亞太地區,又遠至巴拿馬、利比亞和萬那杜。
代表郭家家族集團最顯著的標誌是香格里拉旅館。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香格里拉是這兩個城市中最講究的豪華旅館,也是很多經常旅行的富商的住處。香港和曼谷的香格里拉,則在當地旅館中排名前三、四名。
他最早插足旅館業是在一九七一年,第一家香格里拉在新加坡開業。十六年前新加坡的旅館不足,他比競爭對手眼光看遠了好幾年,看出新加坡需要國際水準觀光旅館的潛勢。除了剛開始時虧了些錢,它一直是新加坡最賺錢的旅館。一九八三年淨利新幣一千六百萬元。一九八六年前六個月,住客率約八一%,收入四千二百萬新幣,淨利六百多萬新幣。
以後十年間,糖王全神貫注在檳城和斐濟發展休閒渡假旅館。一九八一年,又多了五家休閒旅館加入經營行列,三家在檳城,二家在斐濟,但沒有一家用「香格里拉」之名。
這一年,香港的香格里拉也開幕了,很快博得最佳旅館之一的美譽。香港的香格里拉平均每年可賺二千五百萬美元,但在香港的船務公司卻虧損了一億至二億美元。他的私人公司太多,外人無法計算出他在香港的資產到底有多少。
他在中國大陸正興建耗資八千萬美元的北平香格里拉,這是一棟二十四層樓、有八七六間客房的旅館;單人房租約一百三十美元一晚,預定今年開幕。鄰接在旁的七層樓高、有四十四單位辦公室和七十六個住宅單位的大樓已先啟用。一間二十五平方公尺(七點五坪)大的辦公室,月租約十萬元新台幣。
郭鶴年擁有北平香格里拉旅館四九%股份,其餘股份屬於華僑和中國大陸。郭鶴年只有十三年的管理權。
掌握政治潮流
規模比北平香格里拉更宏大的一棟建築物足世界貿易中心,由中國大陸和郭鶴年的香港可利公司合資,投資額超過三億美元。郭鶴年向「中國銀行」貸款約二億六千萬美元。
郭鶴年選擇在中國大陸投資,有人認為血源比商業利益更重要。他的父母出生在中國大陸,而他生長在馬來西亞。郭鶴年在吉隆坡開始他的事業,七○年代初移到新加坡,七○年代中期再轉到香港,現在又把全部目標轉到中國大陸,剛好轉了一圈回到他父母的家鄉。
最近中國大陸訴諸感情來拉攏華僑「返鄉」投資。以郭鶴年的精明,他應該不會把資金與政治混為一談。
郭鶴年看出中國大陸正有一股政治潮流在轉變,他要牢牢抓住,這可能會是一次做大生意的好機會。他比其他投資者更有信心,或許因為他更具有判斷力。他當然希望,經過幾年後的翻轉-他仍然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