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科技/當個企業博士

王詠雲
user

王詠雲

1991-12-15

瀏覽數 10,200+

科技/當個企業博士
 

本文出自 1992 / 1月號雜誌 第067期遠見雜誌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結果,歷年來清大工學院博士班上百位的畢業生,竟只有個位數目的人進入工業界服務,其餘絕大部分都留在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任職。至於其他學校的情況,或許不會相差太遠。

以這樣的比例較諸科技發達的先進國家,無疑是偏低了,顯示我們在國家發展的人力需求上,出現了嚴重失調的現象。

雖然工程涵蓋了電機、機械、化工等許多領域,但工程教育的一個基本共同點--即為培養有能力將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業生產上的人才。尤其是博士班階段的教育,更是提供此種高級人才最重要的管道。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投資巨額經費、經過長期養成訓練的人力資源,卻沒能流向工業界呢?

的確,以目前工業界的技術水準、生產規模和對研究發展的認知,並不具備吸收大量博士級研究人員的可能。不過工學院的教授也必須回答一個不容規避的問題:能不能訓練出適合工業界需要的學生?

工程教育既為介於基本科學和工業之間的學門,要加強基礎理論的掌握,還是發展應用科技的能力,就像鐘擺兩端,難免有仁智之爭;可惜的是在台灣兩方面都做得不夠好。

縮短距離潛力無窮

我們一向較為偏重理論性的教學,除了受美國影響以及習於大學和專科技術兩種體系的區分外,最重要的理由,恐怕還是大多數工學院的教授本身就缺乏實務的經驗。加上受到時下大量發表論文風氣的壓力,以致根本無力開授應用性、技術性的課程及實習,造成學生對於實務的陌生與畏懼,甚至認為這些都屬於較低層次的學問。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反諷的是,失之東隅卻並未收之桑榆,不但工程基本理論的基礎依然薄弱,我們也忽視了物理、化學、數學等基本科學的重要性。大家產生了另一種形式的錯覺,學工程的並不需要太多理論,工業生產的過程中,誰又在乎其中蘊含的理論或方程式呢?殊不知工業中的技術突破往往靠的就是基本科學的觀念。

因此學生既不能為工廠解決隨時發生的狀況,大概也談不上有什麼清楚的基本概念,來協助研究發展。

另外工程倫理觀念的建立,也是工程教育中值得檢討的一環。即使有新個人族的興起,一般工廠的經營仍舊相當重視員工的品質。

一個有效率的工作態度、一種完成目標或計畫的急迫感、認識上司下屬關係的管理制度、願意配合其他人員或單位的責任心、有經濟與成本的概念、對社會與政治的觀察力,這些企業文化在工學院的教育中都是非常缺乏的。這使得只懂作論文的學生一旦置身在工業界的環境裡,通常不是感覺壓迫無法適應,就是認為有志難伸不受尊重。

最近國科會擬推動學術界和工業界合作,研究先導性技術的開發,如果國科會不是只圖作秀,光作表面工夫,或不自量力期望過度,以為學術界轉瞬間即可促進工業界的升級,則此項辦法倒不失為切合需要的措施。

工學院的教授也可乘此良機,放下虛矯身段,虛心學習,努力瞭解工業界的結構與需求,從中引發真正有創意的研究題目。

同時更改進教學的內容,以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務概念清晰、有分析及原創能力、具工程倫理涵養的高級人才,才能有效縮短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距離,為兩者的供需模式開啟良好的互動關係。

(王詠雲為清大化工系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