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11月號刊登「小學生‧大未來」系列報導,這是《遠見》和伊甸基金會合作的第七年,也是我第二年加入此計畫。當記者,我們常參加例行記者會,常在冷氣房裡,按下錄音鍵採訪受訪者。但我總覺得,在搭乘來回共八個小時的車程深入台灣的角落後,我們碰觸到的才是最真實的溫度。
和伊甸「象圈工程計劃」資助的孩子見面,孩子們給我們的歡迎每回都不會少。屏東八瑤教會課輔班、排灣族的小朋友直說我們188公分高的攝影記者是林書豪,再轉過頭問我:「你是哪一族的?」
功課寫到一段落,小朋友全跑到街上玩耍,和一隻大黑狗玩起追迷藏,一邊跑,一邊咯咯笑,這就是最簡單的幸福吧。
他們的單純和快樂,有一群人們在背後默默守護。
張雅錦是花蓮人,曾經當過花蓮市區才藝班繪畫老師,也曾在台北打拚,賣過衣服,還擔任過電影《海角七號》的造型師。
都市的夢想固然絢麗,但當她看到演藝圈吃飯一餐、螢幕上出現的一雙鞋就花掉好幾萬,「用這些錢,部落的孩子可以吃多少頓早餐,可以買多少繪畫材料!」這些聲音不斷在她的腦海出現,她毅然而然決定回家鄉花蓮,為偏鄉孩子奉獻她的繪畫專長。
從花蓮到台東,一搭火車就是2至3個小時,她總是拎上一條起酥蛋糕,一條78元,斜切再對切,可以分享給20多位小朋友。張雅錦絲毫不以舟車勞頓為苦,「就是因為遠才要去啊!那邊才是真正需要的地方,」她輕鬆地說,像去見老朋友。
唐文翎是高雄人,去新竹念書,在台北工作,當彰化媳婦。她的婆家種蔥和菜頭,四周全是一片稻田。剛來彰化時,她忘不了台北的繁華。在彰化,得自己騎摩托車才有行動能力,晚上八點以後叫做半夜,完全沒有夜生活可言。她坐在窗前問上帝:「為什麼要把我帶來這裡?」
現在她是彰化埔鹽全人關懷中心的課輔老師,每週三到五教孩子寫功課,週六日陪伴孩子學才藝,努力為孩子裝備學習資源和能量;孩子遇到挫折時,她為他們流淚禱告。她發現,原來自己這麼愛孩子,也找到自己來到彰化的使命。
我遇到的這些人,絕非什麼大人物,但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非常巨大,閃閃發著光。有時候,我們在受訪者身上得到的,遠遠超乎自己想像。每次聽到動人的故事,我總會想,我不能辜負你們,願我的文字也能感染一些你們的光芒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