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採訪筆記】不要害怕爭取你渴望的東西!

王思涵
user

王思涵

2012-08-06

瀏覽數 19,150+

【採訪筆記】不要害怕爭取你渴望的東西!
 

父親是四年級中段班生,不愛讀書,國中畢業,到一間老牌西點麵包店當學徒;後一度赴美,在日本人開的店,當麵包師傅。

日系烘焙講師徒制,年輕學徒只能苦練,老師傅的話,照做就對了。有意見,等你熬到4、50歲,開自己的店再說。年輕氣盛的父親,滿腔創意與熱情,幾次衝撞下來,心灰意冷,「倒不如開計程車,樂得自由。」

那是經濟起飛的1980年代,在烘焙業或有無限潛力的他,從此退場。

2012年,時代不一樣了。本期青年專題,採訪莎士比亞烘焙坊的創辦人武子靖,26歲,連開四間店。每天下午,麵包出爐後,他與同伴實驗各種新的口味與做法,或出國比賽,或做成商品。

武子靖除了加倍苦練,當前社會也賦予他更多資源與信任做自己,他認清:夢想的根本是做好麵包,既然如此,何必為了依循過往的路徑,怪罪環境,瞎窮熬?何不趁年輕勇敢嘗試?「為什麼想做麵包,一定要磨到4、50歲才能做,等到那時,我有家、有小孩,不是更不能承受失敗?」

不只是武子靖,Blossom概念廚坊的八位年輕人,平均18~23歲,他們自知尚未累聚足夠的開店資本,便放棄休假,首創預約式訂餐服務,增加經驗值,也玩出法式創意料理的無限可能。

蘭嶼青年林詩嵐22歲返家蓋民宿的故事,更發人深省。為什麼偏鄉青年只能在都市邊緣掙扎,奮鬥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返鄉安享晚年?林詩嵐凡事自學,在資源缺乏的蘭嶼,從無到有,想辦法蓋出一棟可以賴以維生又實踐夢想的民宿,今年三十而立的他,回首返鄉八年的奮鬥歷程,「真的好苦,但好值得。」

本期成功十大心法的單元,有一青年奮鬥的遺珠案例:青年樂生聯盟的何欣潔,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她,現為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的記者。樂生保留運動至今八年,她參與七年。問她,過去社會運動的敵人是威權,現在呢?她答:「我們每個人。」

樂生院民也好,莫拉克風災後希望重建家園的原住民也罷,「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要自己爭取,因為自己不爭取,別人也不會來幫你,」過去,大家仰望政府或企業,或渴望遵循一套成功的方程式,完成夢想,過安穩的生活;現在,每個人都要自己找資源,創造那條安身立命的路徑。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何欣潔是我在這個專題最後一個採訪的對象,這番話讓我想起所有拜訪過的年輕人,他們值得學習的精神,正在於此。困難不會少,但勇於撥開人生路上追求成功形式的迷霧,努力,可以更有方向。

「人們總是渴望一些東西,卻又不是真的想爭取它。不要害怕爭取你渴望的東西。」哲學家齊澤克去年在佔領華爾街現場的演講如是說,或許也適合在台灣感覺身陷困境的每一個年輕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