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每年超過八萬艘次船舶進出港灣,海運占國內總產值1.4%。航海科系學生畢業後,通過航海測驗、上船實習一年並取得適任證書,就能成為三副,薪資在12萬~14萬元不等;如果晉升船長,月薪可達30萬元。
曾經在長榮海運實習一年,航行遍布中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的謝柏軒回憶,討海生活不像外界所想的刻苦,船上環境舒適,「每個人還配有一間小套房,」他說。
船上工作分成甲板及機艙兩部分,對機電、動力機械有興趣者,不妨選擇輪機系,即使不出海,也可以到船務公司當驗船師。
經濟不景氣、鄰國海運競爭下,航商近年減少招募新人。航港局表示,目前實際在船上工作的台籍船員約4000人左右,人力已飽和,但船員累積三至五年資歷後,又會出現人力斷層。
水產養殖明日之星:箱網養殖
因此,航海系所近年授課多元化,朝水下探測、綠色能源開發及應用等方向發展。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副教授文展權指出,海上作業船不像商船,365天都能工作,多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薪水還可能更高。
隨著陸上養殖場面積萎縮,台灣水產養殖業積極轉型,農委會與台灣海洋大學正計畫合作推廣「海洋箱網養殖」,以一組1萬4000立方公尺的箱網來說,兩年能創造最少5000萬產值,是水產養殖的明日之星。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黃沂訓樂觀表示,「箱網養殖是全世界的未來趨勢,相關科系將合作建立產業生態,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
除了食用魚,觀賞水族也占水產養殖業一大部分。全球相關產業年貿易量值超過150億美元,而台灣的供應狀態卻不及全球1%。黃沂訓建議,「台灣研發、飼養觀賞蝦的技術門檻高,有興趣的學生也可以考慮投入相關市場。」
水產養殖系不只會養魚,還要懂得各國養魚、水產飲食文化,台灣海洋大學最夯選修課「養殖與食魚文化」,由黃之暘教授領軍,把課堂搬到魚市場,帶你挑選漁貨、分辨公母螃蟹,還有找出最適合搭配烏魚子的食材,實用兼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