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書中自有藍天-寫在李國鼎、趙耀東新著出版前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1-06-15

瀏覽數 13,800+

書中自有藍天-寫在李國鼎、趙耀東新著出版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7月號雜誌 第061期遠見雜誌

一、一片藍天

在台北有一次對一個多國公司企業的演講中,我說:「為了表示你們對當地員工的關懷,在合約中不妨加一個新的規定:除了所有當地的官方假日外,凡是有藍天的日子,公司就放假。」當這些高級主管似乎正在詫異中思考時,我立刻補充:「你們放心,台北有那一天是藍天?如果有,大概是颱風來的時候。」

當台北的天空,尤其當心情,被灰色籠罩的時候,我們到那裡去尋找那一片藍天?

對酷愛芎蒼的人來說,「藍天」代表深遽的美好與無限的寬廣。

人的氣質怎可能因為擁有財富而美好?人的胸懷怎可能因擁有名利而寬廣?盲目的追逐財富與名利,不是死胡同,就是不歸路。

一念之間,即使是清寒的人也可以變得灑脫與快樂,那就是選擇知識之路。尋求知識、累積知識、傳播知識、應用知識,正是美好而又寬廣的。書本也就正是知識累積與知識傳播的橋樑。

寫書的人、出書的人、讀書的人,正就是這座橋的設計者、建造者與使用者。他們是最能掙脫世俗煩惱,自得其樂的一群,在他們的心靈世界中,書中自有另一片藍天。

二、敢想、敢說、敢做

對書的偏愛,使自己知道有好書出版時,就有迫不及待要與讀者分享的激動。

四年前,當我們第一次出版李國鼎與趙耀東兩位先生的著作時,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討論他們二位先生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現在,我們又將在六月底出版他們另外二本新著。他們持續的奉獻從不令大家失望。

李趙二位有三個共同的特徵:

敢想--想得遠,想得深。

敢說--說真話,說實話。

敢做--做得快,做得好。

此外,二位均求好心切,要求僚屬與要求自己一樣的完美。二位也均敢裁決、敢擔當。

在中國的政壇,任何一位肯想、肯說、肯做三者兼有的首長,一面會受到人民與輿論的讚揚,另一面又會受到另一些人的妒忌。

因為敢想,就一定會受到好大喜功的責難。

因為敢說,就一定會聽到愛出鋒頭的批評。 因為敢做,就一定會與既得利益衝突,並且產生令人擔心的風險。

李趙二位都是性急、自信、不肯輕易改變自己主張的人。因此有人也批評李氏過分相信自己的幕僚,也有人批評趙氏英雄主義色彩太濃。

李趙二位都有同樣強烈的奉獻精神,同樣熱中於解決問題,同樣地不熱中於玩弄政治。而二位在今天都同樣地認為:「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應當讓年輕些的人多負些責任!」這或許是歲月催人老的無奈,但是多少人還是希望這二位沙場老將在退休之前,再為我國的建設藍圖提供譁言。

再細讀李趙二位近四年的文章,會引起讀者更深的感觸,也會引起更多的共鳴。

三、功臣的諍言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李氏的新著「經驗與信仰」,是從他一百四十多篇中英文的論說中,精選二十餘篇而結集成冊。其中共分五部:台灣經驗分享、財經理念、科技與資訊、社會與倫理、修身與信仰。另外在附錄中,刊出了二篇他最近在哈佛大學與史丹福大學的英文講詞。

當這些文章呈現在讀者面前時,這真是一桌豐盛的知識之宴。李氏知識的淵博,關懷層面的廣闊,鍥而不捨的推動精神,躍然紙上;以及因此而獲得的國際讚譽,當然也就實至名歸。

當他去年十月中旬在哈佛講授台灣經濟發展經驗時,該校的傅高義教授(「日本第一」的作者)就對他的論點極為推崇,準備將講詞放在他自己今秋由哈佛大學出版的新著「四個小龍的經驗」一書中。

在他五月的一次「社會變遷與價值重建」演講中,他語重心長地指出:「一味只顧到自己的立場,不能尊重別人的存在,正是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最大的缺點。」又提出呼籲,在當前充滿功利的社會中,「使人的智慧受到重視。」

重視人的價值與智慧,正是他一生追求經濟發展的最崇高目標。

近三十年來,很難想到有那一位政府首長,對台灣社會的全面發展,會像李氏投入那樣多的心血,以及擁有那樣多的專長。他實在是通才中的專才,專才中的通才。

四、尋回失落的理想

細讀收在趙耀東新文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如果以「一位勇者」來形容趙氏,可能十分貼切。他是一位頗具浪漫色彩的勇者。

在決策上,他堅持理想常常超過對現實政治的考慮(如在經濟部長任內限制日本商品進口的決定);在理念上,他的言行常常超過一般的規範(如公開反對國民黨籌設銀行)。在他的邏輯世界中,講出他認為應當講的話,遠比透過協商或者妥協把事情辦通,來得更重要。他常能以簡短的片語,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如「經濟颱風」)。

在這本取名為「平凡的勇者」文集中,趙氏對國家處境、財經政策,特別是年輕一代,有很多令人深思、直言不諱的論點。

也許當前最令趙先生憂心的是理想的失落。我們都要政治民主、社會開放、經濟自由,但是為什麼目前所得到的卻是混亂、失序、兩極化。他反覆地呼籲,全國上下要從三個方向努力:

.重振國人的道德勇氣:他鼓勵大家說真話,很多不合理、不合法的事就容易得到改善。

.重建社會倫理文化:吸取舊文化中重信義、重勤勉的一面,融合西方重民主、重公平的一面,來凝集共識。

.重建法治:所有不合法、不依法、不守法的,統統要掃蕩。必須要以「法」來治社會之病。

他的個性與作風受到民眾普遍的讚賞;他的決策則常有爭論性(包括在經濟部長任內否決核四興建)。

他要求年輕人以「平凡人」起步,因此自認只是一個「平凡的勇者」。做一個平凡的勇者,他認為要堅守:辨善惡、明是非、知廉恥的三個原則。

五、無私無我的典範

從四年前的「工作與信仰」到即將出版的「經驗與信仰」,李氏所秉持的就是「信仰」的理念。他引證聖經的話:「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質,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依據親身的經驗,更堅強了他的信仰。

趙氏從四年前出版的「我們不能再等待」到即將出版的「平凡的勇者」,也一直堅持他不妥協,只論是非,不計毀譽的個性。

李國鼎與趙耀東兩位的言行正是清廉、負責、愛國的政務官的部分紀錄。在充滿財富誘惑、權勢鬥爭的宦海之中,他們二位出污泥而不染,樹立了一個無私無我的典範。

他們也為無數的讀者開拓了一片知識的藍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