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城堡化妝舞會的神秘邂逅,豔陽下露天咖啡座的眉目傳情,嬌媚的身影穿過巴黎鐵塔、凱旋門、香榭里大道……,這是廣告公司推銷沐浴乳、咖啡最常使用的浪漫手法,因為很多人都相信「法國等於浪漫」,可是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浪漫的法國己經施行了整整十年的「社會主義」。
十年前,法國人迎接歷史上第一位社會黨領袖--密特朗入主文麗榭宮總統府。大選揭曉當天,巴黎巴士底廣場歡聲沸騰,宛如另一次法國大革命已經成功。
今年五月,密特朗政府慶祝社會黨執政十年,巴士底廣場一片冷冷清清,新聞媒體更用「總統府謀殺案」做標題,諷刺社會黨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早已拋棄社會主義追求公平均等的革命理想。不但毀滅了法國人對社會主義最終的期待與幻想,也殺掉了法國人民的政治熱情。上次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人的投票率只有四八.八%,創下近代法國選舉的最低紀錄。
不左不右政治路
社會黨在政治上改走中庸、務實、溫和的路線,起因在一九八六年,密特朗領導的左派政府在國民議會選舉中,輸給前任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巴黎市長席哈克為首的右派勢力,被迫形成歷史上罕見的總統與總理分屬兩大敵對政黨的「左右共治」(La Cohabition)。長達兩年處於雙頭馬車的矛盾局面,雙方經常發生歧見,老百姓夾在當中更是左右為難。
雖然一九八八年密特朗獲選連任,立刻解散國會,重新任命總理,結束左右共治的夢魘,卻畏於前鑑,不敢再堅持左傾路線,而改走中庸之道,儘量爭取各階層民眾支持。
這種試圖左右逢源的作法,雖然緩和了社會黨與右派的激烈對峙,卻導致社會黨內部保守左派與中間改革派理念不同的明爭暗鬥;又因為政治理念彈性過大,顯得好像無所堅持。十年來、一下子企業國營化,一下子民營化。一會兒注重社會福利,一會兒又埋怨福利制度拖垮了法國經濟,經常朝令夕改,令法國人無所適從。
社會黨在忙著左右討好之際,讓極右派「國家陣線」(Front National)趁機竄升,國家陣線首領勒班(Le Pen)利用法國人受不了政府的舉棋不定;為求選票,經常危言聳聽--將失業問題與外籍移民相提並論;指責外國人搶走法國人的工作,煽動種族歧視,導致法國政治及社會秩序極大的衝擊。--在上次總統大選時搶下第四高選票,成為社會黨的心頭大患。
一廂情願搞經濟
法國人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沒有信心,儘管社會黨政府最近六年增加了九十四萬個就業機會,但是失業人口仍然比十年前的一百六十萬人上漲六0%;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更沒有解決,法國不工作者的平均收入仍比工作者高。
社會黨不擅長經濟政策,事實上和密特朗不關心經濟問題有關。上次巴黎股市大跌,一位公司老闆、也是密特朗的親信憂慮的告訴他:「總統,股市下跌總非好事。」沒想到密特朗居然輕鬆回答:「你知道,我從來不買股票。」
因此十年前社會黨剛剛上台,就曾經一廂情願的以為只要制定一些「經濟計畫」,法國人的就業率及薪水就會自然提高;甚至一邊規定一週只工作三十五小時的福利制度,一邊還期待法國出口量增加;又在制定嚴格的「富人稅」之後,還希望企業家熱烈投資。結果法國外貿年年赤字,在全世界的市場占有率,更在一九八四年掉入谷底,從社會黨執政前的五.九%降到四.九%。
令人好奇的是,政治上的不穩定,加上經濟弱勢,卻並沒有促使社會黨提前垮台。密特朗不但再度連任,成為法國近代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總統,而且根據多項民意測驗顯示,他也一直是除了戴高樂以外,法國人最喜歡的一位政治人物。這些都必須歸功在他領導下的社會黨最近十年,在教育、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努力成就。
深得青少年歡心
法國政府僅僅針對青少年,就在最近五年內投資三十億美元,更新教學設備及推動教學現代化,其中特別加強職業教育,解決學生普遍畢業即失業的困境。雖然不久前,法國學生為了要求政府增加教育預算走上街頭,但是比起一九八七年「共治時期」,因右派政府提出的教育修正案所引發的教育部長下台,與警衛人員衝突,一名學生被打死的慘劇緩和得多。
社會黨高階官員經常參與支持青少年活動,不論是反種族歧視搖滾演唱會,或反吸毒的通宵舞會,部長級人物都經常親自到場,並且在財務支援上毫不吝惜。年輕人普遍對社會黨具有好感,一到投票年齡自然產生影響力,上屆總統大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是密特朗的最大選票來源。
文化創意定江山
成立三十五年的法國文化部,也從未像在社會黨手中這樣充滿活力及出盡鋒頭,本身是社會黨中堅分子的文化部長賈克朗(Jacques LANG),為了遏止美國通俗文化隨世界性潮流入侵法國,以及文化活動過度服務少數人、過度集中首都巴黎的缺點,上任之初,就在政府龐大的預算及強烈意願下,鼓勵本土藝術家及團體創作,主動獎勵其他省市舉辦藝術活動,創立各種訓練、展覽、購買、交流等方面的專業委員會,積極參與及邀請世界一流的藝術表演團體,一時之間,法國再度成為藝術創作與交流的聚集點。
賈克朗年輕而充滿活力,曾任巴黎國家劇院院長,多年來大力推動戲劇、電影創作,造成大眾湧人劇院、電影院。原本屬於精緻文化的戲劇表演及充斥美國好萊塢電影的電影市場,逐漸步向大眾化及本土化,吸收更多年輕人加入。
他又將長期深埋在博物館,平日僅供觀光客欣賞的藝術品,透過廣告宣傳技巧,及高明的包裝手法,以大型回顧展或引發流行的話題事件,吸引法國人前往參觀。
兩年前又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社會黨大興土木建造世界級建築--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拉德豐斯大拱門、巴士底歌劇院……,都在社會黨任內一氣呵成,使法國成為世界的焦點,也顯現法國爭取國際地位的雄心,更令驕傲的法國人得意萬分。也因為社會黨具有這種恢復「法蘭西光榮」的膽識,令曾經在美日盛焰下,意氣消沉的法國人重拾國家信心。
唯一的選擇
除此之外,社會黨持續執政十年,主要也是因為對手黨派實力太弱。
至今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的法國共產黨,在法國人心中己經成為一個笑話,去年國會大選中創下有史以來得票率最低點。極右派的「國家陣線」雖然利用法國人對外國移民的不滿情緒,成為第四大黨,但類似法西斯主義的激烈作風,終究無法獲得中產階級的支持。
至於跟社會黨旗鼓相當的共和聯盟(RPR)和民主同盟(UDF),都在以往執政紀錄惡劣的陰影下,無法得到全民的認同。
雖然,社會黨是法國人目前唯一的選擇,但是法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執政人物,早已不再是擅長政治手腕、精於說理而沒有解決經濟事務能力的政客,取而代之的是像柯松夫人及目前最被大家看好的社會黨新生代--著名企業家塔匹(B. TAPEI)這類成功生意人,對塔匹而言:「治理國家就好像經營企業,根本不是什麼意識型態的問題,而是經濟實力的競爭挑戰。」
這也正是法國社會黨今天面臨的最真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