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界接班問題,一直為大家所關切,媒體往往著重報導接班的人,新人上台,新政如何。縱使訪問交棒人,也都是表面話,很少談交棒人的深層感受。其實懂人性的人都知道交棒對這些企業家來說是失去,雖然很多成語可寬慰,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但終究這種失去是無法彌補的。
我多年來觀察,台灣企業難以交棒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台灣面臨交棒的絕大多數是創業家,創業家的生命和企業密不可分:台灣經濟奇蹟是這批勇闖天涯的創業家打下來的,他們畢生心血都在打造這家企業,例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假日週末都無休。他們的靈魂、肉體、意志都與企業合而為一,要剝離,是多麼困難。
我在王永慶過世前幾年,每次採訪他,問到交棒計劃,他都不願談,後來台塑開始成立七人小組運作集體領導,他聽到這問題,就要起立離開。在那幾年,明顯感受到他的失落感,讓人覺得他幾乎是被「綁架退休」,很不甘願手中空空,不掌大計。
2.懼怕失去權力,失去舞台:其實這個恐懼不單是創業家,在職業經理人,甚至中階幹部都可能發生。失去權力後,接著就是失去生命力,很多人退休後,就馬上生病,甚至過世。
百年企業,首先要尋找接班人
3.不願,也不能退休:台灣科技界有很多創業者,起初都擬訂了退休計劃,也找好接班人,但是都因種種原由,而作廢,因此重做馮婦,最著名的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原來已選定接班人蔡力行,但是在金融危機時不滿蔡力行的表現,而將其調職,自己兼任總執行長及董事長,這一接班計劃已延了八年,雖然有兩位共同執行長,極少曝光。
宏碁因為巨額虧損,2013年施振榮欽定接班人王振堂辭職,施振榮回鍋接任董事長接總經理(現已交棒黃少華)一年,負起公司改革重任。
4.各界及自己的期待:因為董事長重上一線,公司轉危為安,例如宏碁、台積電、華碩等,更加深各界,如投資人,分析師,非此人不可的印象,也促使創業者更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本人也」,不放心就此交棒。
但是棒子有天一定要交出去,尋求接班人已經成為一門專門學問,很多MBA研究所都有開。叫做企業接班人計劃(succession planning),又稱管理繼承人計劃,是指公司確定和持續追蹤關鍵崗位的高潛能人才,並對這些高潛能人才進行開發的過程,可見尋找接班人之不易。
至今年事已高卻仍艱辛站在最前線率兵打仗的台灣企業家,應該好好考慮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