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機場跑道整建工程到底要讓民眾等多久?答案竟然是15年。
2015年底,桃園國際機場南北跑道終於整建完成,長度不過3.66、3.8公里,卻耗費5475個日子,經歷六任交通部長,成為國際工程界的笑話。
事後回顧整建工程,就能看出台灣公共工程的弊病沉痾有多嚴重
錯誤1〉光是工法一吵就十年
1979年2月啟用的中正國際機場(2006年10月扁政府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期間只有修修補補,以國際機場跑道最多20年即需重建的經驗,到2000年時已到非做不可的地步。
因此扁政府決定重建跑道,但為了要用柔性、還是剛性路面施工法,就有兩派學者爭論不休。一位工程界耆老說,機場跑道就在無意義的學術辯論下,淪為犧牲品。
很難想像光是工法一吵就十年,歷經四任民航局局長,竟然都沒有下決策。直到2010年11月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成立,才由當時兼任桃機董事長的交通部次長葉匡時拍板定案,採柔性路面。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台灣民粹嚴重,讓為政者遇爭議,深怕得罪學者或利益團體,遲遲不下決策,是近十幾年來部分公共工程延宕的主因之一。
2000年時,桃園機場年運量才1868萬人次,2010年已成長至近2675萬人次、增幅為43.2%。延宕十年,不僅施工難度提高,原物料、人工成本也飆漲。
該決策的人未能果斷決策,是機場跑道工程犯下的第一個錯誤,錯失最佳整建時機,也讓飛安品質處於危險狀態。
由於桃機只有兩條跑道,無法同時關閉,評估後決定先整建南跑道。如此一來,北跑道將承受兩倍運量,必須搶先補修。據聞2011年,當時的交通部長毛治國到機場考察,看到破舊的北跑道,震怒「這樣的國際機場像話嗎」?要求儘快補修。
其實,整修前的跑道千瘡百孔已不是祕密。不少航空公司早就怨聲載道,坑坑巴巴的路面讓飛機輪胎受損,減少壽命,並多出額外費用。另外,路面不平,飛行承擔更高風險。一位不願具名的機師說,跑道攸關飛機起落安全性,還好他至今沒有出大事。
錯誤2〉整修價格只看最低標
未料,北跑道先期補修工程就出紕漏。
當時的招標文件規定,有施作道路經驗的甲級營造廠就能投標,底價1.8億,採最低標。2011年9月6日,佳山營造以1.4億最低價得標。豈知佳山施工36天後無預警停工,桃機緊急聯絡不到人,跑到公司時,已人去樓空。
佳山是家小營造廠,主要從事港灣工程,倒閉前五年的工程承攬金額並不高,2008年只有2972萬元,2009年是3043萬元、2010年9400萬元。
當初得標北跑道先期補修工程時,業界就質疑:「做港灣的竟然跑來整修跑道?」
拖到10月24日,佳山才發函「因資金周轉問題,無力履約施工」,隨即音訊全無。桃機只能終止契約,並沒收保證金1000萬元。
其實北跑道先期維修工程並不難,一開始如果找對廠商,就不用收拾爛攤子。工程會前主委、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質疑,為何讓沒有施作機場跑道實績的廠商得標?攸關安全,為何不用最有利標?
這是機場跑道工程犯下的第二個錯,只看價格最低標。
為趕在隔年春節高運量前完工,桃機於2011年11月14日重開標,工期只剩58天,施工難度更高了,根本沒有業者投標,導致二次流標。
桃機只好重新調整工程內容,改限制性招標,第三次才決標給榮工工程,以1.8億元承作。
據當時參與整修的工程師指出,他到達比南跑道老了五歲的北跑道一看,真是嚇了一跳,水泥路面一塊塊像蹺蹺板浮動,40、50公分大的窟窿多到數不盡,就像被轟炸過一樣。
最後榮工總共修補1000多片42平方米大的道面版塊,已超過機場跑道前10年的修補總量,還提前兩天於2012年1月6日啟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榮工董事長歐來成將此視為職涯的光榮戰績。他也不諱言,承包這個工程根本不賺錢,純粹是為了國家才承接。
錯誤3〉首長貿然翻案,浪費公帑
2012年初,北跑道先期維修工程大致底定後,南北跑道整建才要正式登場。
其實交通部早在2011年9月時,就核定總顧問荷蘭NACO機場顧問及亞新工程顧問的設計規劃,工法採挖除舊版塊,重建基底層,加鋪面瀝青材料,並建議採用最有利標,以及讓設計與施工一起統包的方式。
未料幾個月後政策大轉彎。當時的桃機公司董事長郭蔡文改變工法,保留舊水泥混凝土版塊於下方灌漿,再加鋪瀝青,並推翻統包,改為設計顧問及工程分開發包。後由中興工程顧問得到細部設計標。
「當初亞新投入幾十位人力、花了上千萬,全白做工了,」一位亞新高層錯愕地說,再次行文桃機建議不要更改設計時,已無力挽回。
這是機場跑道工程犯下的第三個錯。首長貿然翻案,重新發包設計規劃,不僅延宕了工期又浪費公帑。
當中興工程顧問完成細部設計,2014年2月南跑道才對外招標,由於施工期短、風險高,投標家數不足,四次流標。後來改聯合承攬及異質採購最低標,才由新亞、建中以30.3億元得標。
此時距離原交通部核定的發包時間又拖延兩年多。當初不贊成翻案的桃機公司工務副總經理侯源連感嘆地說,整建延遲愈久,施工風險愈高,「延遲三年,國庫就要多花兩億元」。
南跑道整建施工300多天後,終於在2015年1月8日完工,達到不影響春運的目標。
錯誤4〉趕工影響工程品質
未料,卻在完工九個月後的10月29日早上10點26分,正在等待起飛的長榮航空,被一塊4.5×16公尺大的瀝青碎石擊中機翼,水平安定翼毀損狀況嚴重,直到落地大陸山西太原時才發現。
對此事件,長榮航空前董事長張國煒11月在西雅圖進行新機交接儀式時,強調一定索賠到底。他向政府喊話,國內機場跑道已嚴重不足,連修整完成不到一年的南跑道也修不好,差點出大事。他直指,桃機對跑道維護嚴重輕忽,難不成非要等到出人命才檢討?
此時桃園機場年運量已從2000年的1868萬人次增至2015的3847萬人次,成長達1.06倍。南跑道完工後,換北跑道整建,必須接下北跑道的運量,每天飛機起落架次也從300架變成600架,負荷加倍。
逢甲副教授李克聰指出,桃機既是業主又是營運單位,承受通車壓力,廠商日以繼夜配合趕工,能否有足夠時間達到最好品質是考驗。
長榮航空機翼被擊中事件,後來委託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根據技師陳永成指出,主因確實是舊有鋪面未完全刨除,以及新鋪面養護時間不足就開放通行所造成。
其實,早在發生瀝青擊中機翼事件前,南邊滑行道就出現車轍(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後,經飛機輪重複輾壓而形成縱向凹陷)現象,當時飛機行經到某些路段時,機身還會搖晃。桃機要求施工廠商立即補修,由於費用近2000萬元,承包商有疑慮,桃機只好委託技師公會鑑定。
據到現場鑑定的技師指出,清楚可見滑行道有凹陷、變形,例如原本是直線的標誌部分會有弧度。鑑定結果也是偏向材料與施工問題。
這是機場跑道工程犯下的第四個錯,面對各界希望儘早完工的壓力,趕進度很可能影響到施工品質。
最令外界驚訝的是,中興工程勘查北跑道時,考慮到破壞程度及維修養護問題,跟桃機、總顧問開會後,共同決定改回原先的設計,「早知如此,當初何必翻案,」亞新的高層說。
最後用異質採購最低標,由中華工程以21.3億元決標。北跑道從2015年3月施工,並在12月24日啟用,旅客終於可免除塞機夢魘。
一般來說,跑道整建從發包設計到完工約四年時間,唯獨台灣兩條跑道花了八年,如果加計柔性、剛性路面爭論不休時間,總共15年。「桃園國際機場丟臉丟到國外去了,」一位建築師說,近年來進出的旅客都要忍受路面不平、塞機之苦。
現在兩條跑道終於整建完成,桃機公司也保證安全品質無虞,但全民已付出代價,不僅成本翻倍,也對公共工程失去信心。
機場跑道這一堂課,相關單位到底學到了什麼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