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學在精不在多

梅可望
user

梅可望

1991-03-15

瀏覽數 14,100+

大學在精不在多
 

本文出自 1991 / 4月號雜誌 第058期遠見雜誌

舉國上下熱烈期待的「國家建設六年計畫」終於定案,值得慶幸。其中有關高等教育部分,媒體報導:政府將投資數百億新台幣,興建三十餘所公立大學及專科學校,以培養高級人才,並紓解「聯招」的壓力。閱後極感惶恐。

今天高等教育的癥結不在於「量」的不足,而在於「質」未見提高。今天我們的尖端科技人才在那裡?具有國際水準的管理專家在那裡?那一所國立或私立大學的研究所具有國際地位?那一所國立或私立大學擔負起前導性科技研究的責任,而對我國工業、科學發展有重大的突破和貢獻?眾所周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在此情況下,國家今後六年究竟是應該再多辦數十所一般性的大專院校呢?還是應該集中資源在現有的公私立優良大學中,設置合乎國際水準,乃至「超國際水準」的研究所或跨院系的研究中心,聘請國際第一流的學者專家來講學及指導研究,以培養真正合乎國際水準的第一流科技、管理、社會、人文各方面人才呢?

我堅決認為這是「六年國建」中高等教育應有的定位。唯有如此,六年之後,我國高等教育才不致繼續滯留於外國、尤其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殖民地」或「附屬」的地位。也唯有如此,中華民國的高等教育才能「升級」,可與各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並駕齊驅。

說到大專學生的數量,就大學言,每年各大學院校日間部、夜間部和軍警院校(有學位者)的招生人數已超過五萬人;在校學生總數應在二十萬人上下、在全世界排名已列前茅,絕對不能算少。

避免超額教育

如果再大量增加公立大學,政府又已開放私人興辦大學(請注意:最近三年內,私立大學院校已由十四所,激增至二十所,增加率為三0%,迅速無比),未來六年內大學生(專科尚不在內)的人數當接近五十萬,每年畢業十萬人以上,我們的社會有那麼大的需要量嗎?

如果一旦形成了「超額教育」(over educated),就很可能步菲律賓與若干拉丁美洲國家的後塵,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社會的安定與進步必會大打折扣。高層決策首長對於上述情況的發展,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因此,我建議「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高等教育的定位,應該在培養具有世界水準的真正高級人才;使我國高等教育迅速脫離「附屬」的地位,「升級」到自成體系。科技、管理、社會、人文各方面的尖端人才,都不必仰賴外國大學的鼻息;如此,「六年國建」對我國高等教育才有真正的意義。否則,只是資源的浪費以及可能把國家帶到「反進步」的境地。

至於拓寬「聯招」窄門,可從逐步增加現有優良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著手,不僅可立竿見影,馬上開始;而且也可大量節省政府的開支;因為新辦大學的成本,是增加現有招生額的好幾倍。

請注意:「六年國建」不是大浪費人民的血汗錢,而是要把錢用在對國家成長、社會繁榮和人民的福利確實有好處、並具有前瞻性的方案上面。

(梅可望為東海大學校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