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位於地下二樓的健康管理中心,牆上有幾塊告示。「正子電腦斷層造影檢查,腫瘤診斷新標準,讓癌蹤無所遁形」「要腦中風發生了才進醫院嗎?請定期MRI腦血管篩檢」,清楚標示新光的健檢特色。
二○○五年,新光醫院首開台灣教學醫院風氣之先,以疾病科別的觀點,將原有的正子造影檢查中心、心血管和腦血管檢查中心、睡眠與美容中心,統統整合在一起,成立健康管理部門。
「我們突破台灣醫療院所既有的觀念,以入口網站的概念,全方位滿足健檢需求,」健康管理部總經理洪子仁說,成立之後,雖然也受到醫界挑戰,認為健檢是既有的服務,有必要「中心化」嗎?但董事長吳東進認為,「醫院是救治病人,卻也不能忽略健康民眾的廣大需求。」因此,新光大膽走在前面。
同業觀摩 海外首富也來檢查
這個管理組織上的撼動與創新,讓新光醫院一年內 ,湧進了兩百多家國內外健檢機構人員爭相前來拜訪。其中包含國內五十家同業,後來,也有兩家醫療院所跟進,模仿新光的整合模式。
新光五百坪大的健檢中心,共投入五億元購置各式影像醫療儀器,包括兩台正子掃描儀、兩台磁振造影儀、一台256切電腦斷層、四台腸胃鏡和多台超音波等,才能為每日約三十人做無痛大腸鏡、一年高階健檢一萬兩千人次服務。
這也讓新光成為全世界、也是台灣累積做最多正子檢查的醫院!
高階影像檢查的能力甚至遠播海外,包括大陸名人陳光標、緬甸華裔首富都遠道而來。陳光標在新光醫院,把所有高階儀器檢查「掃」過一遍,全身健檢價十八萬元。
新設備 ○‧二公分腫瘤也現形
對於新光醫院帶動的影像儀器健檢風潮,也有不少的醫界人士持反對的看法,認為高階健檢的需求是「被製造出來的」。
但是洪子仁認為,健檢需求必須同時滿足「有年紀、有健康意識、有足夠經濟能力」這三大條件,才能「被誘發」。
就以新光健檢的年齡層來看,五十歲至六十歲的中高齡占四成,四十歲至五十歲和六十歲至七十歲各占兩成,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僅占五%,平均健檢價為四萬元,並不便宜,沒有健康意識的人,很難被喚醒。而醫院的行銷配套,只有搭配集團內的人壽、金融優勢,給予優惠專案價。
洪子仁說,過去檢查心臟遇到的障礙是,電腦斷層轉的速度太慢,磁振造影影像不清楚,診斷力不夠。這十年來影像科技發達,在檢查上確實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也有醫界大老批評,正子掃描輻射高、費用高、偽陽性高等,效益似乎有被誇大之嫌,不應鼓勵。
對此,洪子仁回應,二○一三年新光購置的新機型,輻射量已從十毫西弗降到五毫西弗,檢查時間也從四十分鐘縮短至十六分鐘,○˙二公分大的腫瘤都可以看到。
「科技比過去進步許多,以前很多夢想不到的事,現在都實現了,影像科技的成果也可以用在預防醫學上,」他認為,效果更好、輻射更低、費用下降的預防醫學目標,未來一定看得到。
顯然在醫界,對健檢的認知有不同派別。而新光是選擇相信、並努力善用精密儀器的一派。
洪子仁以低劑量電腦斷層來檢查肺癌為例,五年前,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浪費醫療資源,但是現在也被接受;台大校長楊泮池也建議可以用來篩檢早期肺癌。「美國也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肺癌篩檢的金標竿,」洪子仁說。
根據台大醫學院陳明豐教授等人的研究指出,PET可偵測到較小的惡性腫瘤病灶,因是全身掃描,可一次查出肺癌、食道癌、淋巴癌、頭頸癌等腫瘤。
從日本二○○五年在全國醫療院所使用PET篩檢癌症的調查發現,在四萬三千九百九十六名健康個案當中,發現五百名罹癌(一˙一四%),敏感度七十九%。新光的數據則是,在三千六百三十一位接受PET檢查的健康個案中,四十七例確診罹癌(一˙二九%),三十八例為陽性,敏感度為八○˙九%,與日本近似。
動脈瘤像不定時炸彈 不可不慎
新光正子檢查中心放射師柴發順指出,PET主要用於觀察罹癌患者的癌症分期,新光至今年四月的統計,共累積四萬三千八百例,有兩萬五千人是健康的健檢族群,其中發現三百二十人分別有肺癌、大腸癌、乳癌和甲狀腺癌等病兆,檢測率是千分之一二˙五。
PET的敏感度高,但是缺點也是太過敏感,發炎或感染也會當成腫瘤,必須靠醫師判讀。
腫瘤科專業的新光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醫師,自己就是電腦斷層掃描的受惠者,去年他發現肺部一顆腫瘤才幾個月時間就從一公分大到二˙八公分,立刻動手術切除。
「健檢最怕百密一疏,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胸腔,至少有三百張不同切面的影像,為了謹慎,我們會先由放射科判讀,再交給胸腔科醫師檢查,再三確認才提出報告,」高尚志說,新光至今約有一萬九千人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其中發現一百八十七人罹癌,發現率為一%。
所以,他建議年紀大、有家族史、抽菸的高危險族群,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
高尚志也認為,五十歲以上的中高階主管要定期檢查腦血管和心血管,因為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如果血管窄化,隨時有破掉的風險。
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二十一世紀的醫療新課題,醫療院所除了治病之外,也要積極扮演民眾預防保健「守門員」的角色,新光醫院緊握趨勢潮流,走出自己特色。